人類在太空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志17日發表一項物理學重磅研究:科學家們在太空中首次創造了“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基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得到的見解,將會促進天基引力波探測器的發展。
資料圖:2018年3月1日消息,科學權威雜志《自然》公布了兩張渲染圖,顯示天文學家找到了大爆炸后第一顆恒星的形成證據,距離大爆炸僅僅1.8億年。圖為藝術家繪制的宇宙首顆恒星的概念圖。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可看作是低密度原子氣體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并且坍縮成非常致密的量子態時形成的物質狀態。該狀態的特性使其成為感應極小的慣性力的理想選擇,而且它們可用于測量重力加速度——保持原子做自由落體運動可以增加這些測量的靈敏度。研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量子系統,非常有助于增加我們對引力波、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解。
此次,德國漢諾威大學研究人員麥可·盧克曼、厄恩斯特·雷塞爾及其同事,在探測火箭任務maius-1(微重力下的物質波干涉測量)上創造了人類第一個自由落體天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其與地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相當,在1.6秒內產生約10萬個原子,而且研究團隊在6分鐘的太空飛行中,能夠進行80多次實驗。科學家表示,這些實驗有助于增加人類對于在太空進行冷原子實驗的理解,并且有望為量子氣體實驗開辟一個新時代。
早在1925年愛因斯坦就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可能會發生轉變——隨溫度不斷逼近絕對零度,越來越多的原子會聚集于最低的能量狀態上,直到幾乎所有的原子都處于這一個能量狀態上,整體呈現一個量子狀態,所有的原子似乎都變成了同一個原子,不再分你我他。這種狀態后來被命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也被稱為是與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并列的“物質的第五態”。
中心城區環境衛生和出店經營整治再通報 看看誰又上榜了!
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開啟“互聯網+”模式
鄖陽區王德明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
寶安區石巖迅速鋪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
本市舉辦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
重磅研究!人類在太空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
順手牽“機”,商販變囚犯;盜賊重操舊業,車主大意失車......
市科技局黨委召開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咱宿遷10月份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采測分離工作順利完成啦~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猛
永吉縣政協召開機關黨支部(擴大)學習會議
多方合力護航“兩考”
湘潭普通高中統一停課
【我為祖國點個贊】讓旅游經濟引領“消費立國”
黃山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市文投集團召開年度工作總結謀劃專題聯席會
印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5.20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
女子逛街10分鐘后抓了個大毒販 竟然是因為聞到了這個
縣區交流展亮點 工作布置達共識 ——嘉興市召開2018年度全市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會議
南岳區投放高鐵廣州南站站臺落地燈箱宣傳廣告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沈陽企業節后齊爭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