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田里,幾份收入,這曾經是不少農民的夢想,單純種植水稻收入低投入大,如果能有更多的增收方式,土地也就有了更大的價值。目前合江縣正大力推廣“稻漁共育”生態種養新模式,幫助農民致富,逐漸將增收的期待變成現實。
這幾天,望龍鎮永定村的稻漁共育基地迎來了不少垂釣的游客,20元錢一公斤的白水魚受到了大家歡迎。
游客李科說:“這個魚比較好吃,這里的魚沒有喂過飼料,是稻田養魚。”
永定村村民王治全在基地里承包了兩百多畝土地,現在游客垂釣的魚都是去年11月份投放到田里的,現在水稻還沒有成熟,他已經逐漸有了收入。
王治全告訴記者,在承包的土地里,今年他將有兩份收入,一個是地里產的水稻,還有一個就是稻田里養的魚。今年的增收得益于在合江縣農業局幫助下嘗試的“稻漁共育”模式。
“稻漁共育”模式本質就是“種養結合”。水稻插秧20多天后,將魚、龍蝦、螃蟹等放進稻田進行養殖,因為稻田里有了這些生物,就不能再施用化肥、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只能用物理方法。魚類在生長過程中最喜歡吃水中浮萍、浮游生物、蟲卵和雜草,它們在禾苗間來回穿梭,不僅能給水稻除蟲、松土,其排泄物還能起到肥田作用。這種模式顛覆了以前“稻田只能種大米,魚蝦只能進水池”的傳統種養模式,不僅讓土地充分利用起來,更能使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收入。目前,這種模式正在全縣推廣。
“稻漁共育”讓農作物與水產品共生共養,使水稻真正遠離化肥與農藥。穩糧增收,漁稻互促,綠色生態的優勢也給從事農業的人們吃下了“定心丸”。
王治全說:“傳統種谷子模式,根本就不夠工資和成本,現在新型模式稻田養魚,增加了魚的收入。”
和王治全一樣,黃成文也在嘗試“稻漁共育”模式,在他承包的田里,水稻、魚、蛙和諧共生,自從發展養殖以后,就沒打過一次農藥,所用的肥料全部是有機肥,放養在田里的魚和青蛙,也不愁銷路。
黃成文說,秋收時,在“稻漁共育”生態鏈“庇護”下種出的稻米,品質會更好,今年這些新來的“小生物”也將給他帶來近十萬元的增收。
黃成文說:“去年的純收入在15萬到16萬之間,但今年擴大規模之后,加上稻蛙魚共育,今年預計大約在25至26萬左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越來越多的人們看準這個機遇,回到家鄉選擇農業,“稻漁共育”的新模式也無疑給土地的長效升值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保障。在農業發展中,既算好經濟賬,更算好生態賬,“稻漁共育”在創造更高價值的同時,更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必將為土地帶來新的生機。
平房擬建全市首個“共享農莊”開發閑置村宅農田,打造城里人夢想莊園
臨沂商城價格指數1月數據出爐 五金電料類指數上漲
李暉深入道縣開展“三走訪三簽字”活動
內江市食藥局進一步強化食品小作坊監管
省知識產權局領導赴經區調研指導知識產權工作
合江縣“稻漁共育”打造生態種養新模式
濂溪區一小開展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
車輛查封無法年檢 慈溪隱身“老賴”無奈現形
德安一中召開離退休教師座談會
莞產手機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
張禎祥胡斌聆聽全縣領導干部新知識講座
山東榮成:讓信用成為城市“金字招牌”
懷化“農村道路交通秩序百日集中整治”成效顯著 直屬一大隊查處各類違法行為415起
碭山縣大力打造全域電商人才高地
我市圓滿完成對佛山市粉塵涉爆企業專項整治交叉檢查工作
沂南縣大王莊小學積極開展世界艾滋病日教育活動
同安加快小石材加工綜合整治工作進程 鄉村振興提質增速
黃花鎮丨“危房改造”小伙伴們的一天(圖)
天津市出臺支持政策 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
海口中共瓊崖一大舊址周邊環境大提升 居民獲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