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鳥瞰圖 校方供圖
今年秋季開學,濟南大學新設的8個校企合作專業迎來首批新生。這些專業是該校與浪潮集團等濟南7家企業合作創建的,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將在整套培養環節上展開合作。
2009年,山東省與濟南市簽署共建濟南大學協議。此后近10年,該校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庫建設等一系列領域為濟南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因城市而得名,注定了濟大和濟南難以割斷的血脈聯系。今年10月,濟大將迎70周年華誕,也將迎來校地協同發展的新契機。
成果轉化
打造9個獨立運行的高水平科研機構
9月25日,由濟大前沿交叉研究院承辦的泰山學術論壇開幕,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和國家杰青等若干學界“大咖”云集,掀起了一股學術研討高潮。
承辦這一高端論壇的前沿交叉研究院,隸屬于今年3月剛成立的中共濟南大學科研平臺委員會,其中還容納了山東省建筑材料制備與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光功能材料與成像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院、智能材料與工程研究院、表面分析及化學生物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院、自旋電子研究所,共9個科研單位。
這些獨立運行的高水平科研機構,區別于常規的二級學院,在經費配套、項目申報、成果獎勵、平臺建設等方面向有潛力的學術人才傾斜,是該校為推進“雙一流”建設而打造的學術科研實驗區和示范區。
目前,濟大的兩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就全部出自依托該校建設的山東省建筑材料制備與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以2016年榮獲該獎項的“水泥基壓電復合監測材料與器件成套制備技術及在混凝土工程應用”項目為例,科研人員研發出耐久性好、性能優良的一系列水泥基功能復合材料傳感器,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智能材料與混凝土相容性差的問題,已應用于京滬高鐵濟南界首上跨公路橋、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等重大橋梁工程的健康監測,為推進土木工程結構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
服務地方
新增8個校企合作專業與5個縣區全面合作
2000年,濟南大學由山東建筑材料工業學院和濟南聯合大學合并組建而成,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2009年,山東省和濟南市政府簽署省市共建濟南大學協議;2014年,濟大成為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在服務濟南發展上,濟大一直不遺余力。自2009年省市共建之后,學校就專門成立服務濟南辦公室,制定并實施了《服務濟南行動計劃》。
該校先后與濟南的5個縣區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建有天橋大學科技園、章丘技術轉移中心、市中創業學院等平臺。
除了與政府部門相互協作,濟大與濟南企業的合作也很緊密。濟南大學校長張士強介紹,學校與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等10余家大型企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與數十家企業共建了產學研基地、校企合作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
今年,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濟大分別與浪潮集團等7家大型企業簽署校企共建專業協議,共建智能技術與應用專業等8個專業,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在課堂教學、實習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全套培養環節開展合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培養急需的專業人才。這些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將有機會進入合作企業實習,畢業后還有更多機會進入企業就業。
人才培養
去年畢業生近半留濟工作走讀招生13年
人才培養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多年來,濟大一直在圍繞服務濟南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人才培養工作。該校現設24個學院,92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共36000余人,有相當大比例的生源來自濟南。
數據統計,近5年來,該校有16500余名畢業生留在濟南工作,占同期畢業生總數的36.42%。其中,2017年留濟工作的畢業生比例達44%;2018屆畢業生中,今年6月份的初次就業統計中,留濟工作畢業生比例超過30%,年底有望繼續突破40%。
在招生錄取階段,濟大也對濟南學子提供了更多優惠。2006年起,該校面向濟南招收走讀生,如今已是第13個年頭,該類型累計畢業學生5400余人。目前,濟大走讀在校生規模約2400人,在3所招收濟南走讀生的駐濟高校中,生源比例占55%。
張士強介紹,在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方面,未來他們計劃設置國家和區域戰略產業發展、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改善民生急需的專業,調整或停招部分實力偏弱、發展乏力、不能滿足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本科專業。計劃新增或重組10個新興交叉專業,優化升級20個傳統專業,打造10個對接“十強”產業的學科專業群,建設5個以上省級優勢特色專業。
此外,濟大還在國際化辦學之路上不斷探索,計劃與境內外機構合作共建國際學院,培養國際化人才。目前正在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合作成立濟南大學魯臺學院,與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共同申辦非獨立法人資格的二級學院,成立德國工業4.0協同創新中心和濟南中德現代制造研發及培訓中心等,為濟南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和智力資源支撐。
未來展望
“111計劃”立項將帶動我國水泥基材料發展
今年10月,濟大將迎來70周年華誕,成為校地合作發展的新契機。張士強表示,下一步,他們計劃在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加大技術服務力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等方面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服務。該校將與省市共建“建材功能化及智能監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信息技術研究院”“高端裝備研究院”等科研平臺,通過知識創新解決科技發展的共性關鍵瓶頸問題。
在目前與濟南縣區合作基礎上,他們還計劃與每個縣區都至少建立一個品牌合作項目,在新材料、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生物、大氣污染治理、水土保持、高端制造裝備和新能源等領域支撐濟南產業創新發展。
在人文社科領域,學校將建設濟南儒學研究院、濟南傳承家文化研究院,建設“儒家文化教育基地”,推動“家文化”研究等,將兩個研究院建成濟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立項名單,濟南大學“先進水泥基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名列其中。這一項目的啟動,標志著濟大國際交流合作又邁上一個新臺階,先進水泥基材料創新引智基地依托山東省建筑材料制備與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匯聚了美、德等8國家水泥基材料研究頂級科學家,有助于提升我國水泥基材料發展水平,實現我國水泥基材料研究從“跟跑”到“領跑”。
原標題:以學之名!濟大助推省會“揚起龍頭”
西區稽查局三個立足提升納稅人滿意度
廣饒縣第十二屆縣委第73次常委(擴大)會議召開
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水上管理處組織開展進口博覽會保障水域沿岸環境整治
成都武侯區加快建設美麗宜居生活社區
荊沙鐵路兩側綠化帶一期、二期工程監理(二次招標)
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深化校地合作 濟南大學近5年為濟輸送人才1.65萬
壽寧大安鄉至聯八線公路開工建設
姚高員:加擋提速 牢守底線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帶上攝像頭清潔客房
李滄區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可查詢小學錄取去向及領取入學通知書
門進紅對新生活有了新希望
施劃斑馬線增設公交站
臨沂經開區芝麻墩:文明城市創建惠民生 得民心
海南招錄600名黨政機關急缺人才
市公用事業局將主題黨日開展到精準扶貧一線
市區創新執法模式攻克占道頑疾
全省財政紀檢干部業務培訓班在我市舉辦
柳依社區開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傳活動
我市政府采購工作連續六年獲得國家財政部創新獎
我鎮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暨東莞慈善日”捐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