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山可望 茶香襲人 春嘗一口鮮 飲盡四月天
四月,被一杯信陽毛尖喚醒,如何?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要召開了,10天時間,不妨去山水之間,尋茶,尋桃源、尋故居、尋美味……春光易虛度,不如早相逢。
今報記者實地丈量茶山到茶杯的距離,訪茶鄉美景,講茶人故事,讓愛茶的你,更懂信陽。
信陽的茶山,是被春風叫醒的。
整個3月到4月,陽光迂回曲折,時而普照大地,時而藏進云層,工筆勾勒出茶山、薄云和軟風。茶樹收集著陽光、露珠,伸展枝葉,撣落肩上閃閃爍爍的蟬聲。
烹煎妙手逢嫩芽:丈量信陽毛尖 從茶山到茶杯的距離
3月末,信陽產茶區浉河港。漫山茶香,點點紅,桃面嬌影,茶女低首忙。
領頭的朱華,是典型的信陽姑娘。鴨蛋臉,烏黑發,一副眼鏡,也沒掩蓋飛揚的神采。她說話語速慢而有力,話不多,但講的都是實事。
生長于茶產區,朱華是地道的“茶妹子”:記事起家中就彌漫著茶香;放學后扔下書包就去采茶;專攻農科了解茶葉種植知識;畢業后,她在信陽市區開了店,出售自家茶葉。
毛尖長成時,浉河港機聲隆隆。朱華早早回家幫忙,白天帶著雇的采茶工去采茶,同時招待一些專程來采購的老茶客。
和信陽浉河畔采茶姑娘的雕塑不同,采茶隊伍中多是上了年紀的婦女。其實,幾十年前采茶的確實以年輕人居多,很多女孩采著采著就結交了閨蜜朋友、遇到了如意郎君,還衍生出茶山情歌似的愛情故事。如今,置身茶山不聞爽脆山歌,更多是爽朗笑聲。
采茶需要經驗,葉片太小的不能摘,要等它再長兩天;大葉子也不能摘,避免摘到枯葉子;采得太慢,工錢就少。而茶中珍品明前茶,是一芽一葉的標配,采摘需格外用心。
太陽落山后,采茶工們回到茶廠稱重。茶農要給茶葉稱重,并付相應酬勞。采茶女圍成一圈,緊緊盯著秤桿,看到茶農篩掉一些大茶葉子時,爭論幾句,隨后又嘻嘻哈哈起來。
拿到報酬后,她們三三兩兩坐在院子里,吃著準備好的雞蛋掛面,享受晚風中的閑適。
采茶工早早睡去時,朱華家的“夜戰”才剛剛開始。她的父親、哥哥、嫂子,甚至十來歲的小侄子,都加入炒茶隊伍。
收來的茶葉經過攤開晾放后,開始接受篩選。四方木架中的網格,按照孔徑大小分為不同等級。隨著機器的抖動,大一點的葉片和毛尖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竹筒。孔徑2.5毫米的篩子選出的,是頂級毛尖,被優先撒進滾筒中殺青。
炭火燃燒。茶葉在50多攝氏度的滾筒中旋轉前行,水分逐漸蒸發,顏色由鮮綠變成翠綠,身條變得柔軟。抵達滾筒的盡頭時,茶農伸手一抓,扔進扁平的竹筐。這是第一鍋茶葉,即使是有經驗的茶農,也要再三測試:把茶葉握成團,如有青澀,需要再過一遍滾筒。
接著是揉捻。圓形的鐵質托盤中,幾百斤重的鐵錘像圓錐一樣沿著托盤旋轉,從上下和水平方向施力推、壓、扭著茶葉,將舒展的葉子碾成條狀。
為了盡可能減少精品茶的瑕疵,茶農用揚場機吹去其中細小雜質,又用簸箕反復篩選。
毛尖炒制分生鍋和熟鍋兩種。生鍋氣溫在100攝氏度以上,主要為了風干茶葉、蒸發水分。在圓形敞口水泥鍋里,空心細竹制成的茶掃把,帶著茶葉在鍋里旋轉。熟鍋氣溫在90攝氏度左右,主要是塑形提香。這個工序需要純手工。
在稍矮一些的鍋中,老茶人用手沿“v”字形將茶葉拾起、擰條、撒落。他教導著旁邊的孩子:抓、撮、壓等動作一定要到位,火候、時間也得恰當,剩下10%到20%的水分比較合適。注意力要集中,毛尖好不好看、泡出來有沒有白毫,就看這一道啦。
三個小時的千錘百煉,第一批信陽毛尖出鍋。細、緊、圓、直,散發著濃郁的香氣。
“上茶。”朱華的老顧客,每年總是親自上山買新茶。山外來客苦等已久,熱情的農家為他們沏上第一杯春茶。毛尖在清甜的水中舒展、翻滾、撒播白毫,人們互相傳看。清甜略苦的香,千回百轉的香,醇厚甘涼的香,是山上不標價出售的特產,附贈給胸無點塵的茶客。
信陽毛尖的好,無需細品。但若你想懂它,不妨親自來信陽。
信陽產茶區,坐標北緯31°23′~32°24′,東經113°45′~115°55′。被稱為“南方嘉木”的茶,在“北國江南”的申城,衍生出別樣滋味。
始于東周,名于唐,興于宋,盛于清,曾被茶圣陸羽贊“淮南以光州(信陽)上”,被蘇軾稱“淮南茶,信陽第一”,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聲名大振。這株豫南奇葩,耐住兩千多年的孤獨,吃得百轉千回的苦,在歷史長河中綻放。
當人們的目光聚焦于信陽,發現這堅韌的葉子的足跡,北到淮河,南到大別山,西到桐柏山,東到固始縣泉河流域,延伸至浉河區、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管轄的128個產茶鄉鎮。其中最出名的產地,便是信陽市周邊的五云(車云、集云、云霧、天云、連云五座山)、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靈山寺)。
春光易虛度,不如早相逢。你要來尋茶,信陽要給你整個四月的芬芳。
浉河區環南灣湖。若把信陽比作女子,以山為骨,以柳為眉,以南灣湖為眸。環湖而行,可以尋仙,尋茶,尋桃源,尋故居,尋美味。
“一山一水一畫卷,一茶一葉一縷香。”沿南灣湖而上,進入浉河區美麗鄉村的“地界”,來到董家河鄉睡仙橋村。一條長三米左右的淺拱石橋,兩邊有波浪和圓圈裝飾,四角有神獸,下方有青磚護橋石。古睡仙橋猶存,古塘仍在,環繞古塘的五棵松樹傲然挺立。
一路向北,來到車云山腳下。沿蜿蜒山路上至海拔600米,周邊一片碧綠茶樹,抬頭便是藍天白云,向下望則云霧繚繞。山腳炎熱,一路可見老信陽茶樹。拾級而上,山上涼風習習,在千佛塔和信徒們擦肩而過。
在古老的傳說中,車云山常有惡龍危害百姓。女皇武則天飲用這里的茶葉后,久治不愈的腸胃病愈合。得知地方有災,她命人從洛陽運巨型青石,將惡龍鎮在千佛塔下,惡龍動彈不得,常嘆氣,狀如白云,猶如車輪翻滾,故名車云山。時間久了,惡龍改惡從善,化成綠色茶帶,纏繞在車云山,造福百姓。
從董家河沿湖向前,就是朱華的老家浉河港。黑白龍潭、仙女潭、公母潭等地是信陽廣為人知的原生態旅游勝地。其中一座島上,還有一個像世外桃源的村莊——桃園村。穿過一段葡萄架,沿著清可見底的溪流往前走,一路鳥鳴啾啾,蜻蜓飛舞,鴨子排成隊肆無忌憚地走在鄉間小路中央,又被狂奔過來的孩童嚇得四散逃離,最終搖擺著跳入水中。這里的農家四合院被花木覆蓋,屋后是茂密竹林。
從浉河港再向東南,便進入了譚家河鄉境內。路邊常有徽派風格的農家樂,以其美景美味吸引著大批游客。
平橋區郝堂村。古村,古樹,石墨,舊式豫南民居。荷花未開,那葉的墨綠已肆意渲染水塘。沿河漢柳,傾瀉出寸寸日光。土坯房的茶室內,茶客紛紛,茶香醉人。
新縣西南,郭家河鄉。山水、濕地、耕地,構成十里河灘十里楓楊的生態屏障。如果你愛云開山水媚,這里很美。如果你愛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里依然很美。
往東,西河古村落,粉色野櫻桃樹在林海茶山間跳躍。古民居依河而建,青磚顏色深沉,舊門朱漆斑駁。與村民攀談,他們必邀你進屋坐坐,品嘗山茶清香。
商城東南邊陲,金剛臺鄉,山高200米至750米,在云霧中起伏,這里正是高山云霧茶的生長溫床。走過樹林、溪澗,感受過去數千年,水流是怎樣把山石打磨圓潤,鑿成這般龍虎、獅子的模樣。
固始,西九華山。茶山竹園云霧繚繞,妙高禪寺鈴聲和佛音互相應和,唐人尋根樓5d圓幕電影講述閩臺祖地起源。
……
信陽何處無好茶?山上毛尖萬頃,山間瀑布林立,山下泉水潺潺。路,越走越明白;茶,越喝越清醒。時光靜美,若你也在。
山水之間有好茶:北緯三十度的豫南奇葩 在北國江南衍生出別樣滋味
且將新火試新茶:茶人的“守” 成就了毛尖的“珍”
一地有一地之性格。信陽人的血脈中,流淌著茶湯的溫度。他可以漫步浉河,在一杯杯茶湯中享受時光;也可以不畏艱難,堅守心中的圣地。
信陽茶人的故事很多、很精彩。且不說將茶產業做大做強的茶企明星、研制出多種茶產品的技術人員,最讓我佩服的,是老茶人黃執優先生。
黃執優的女兒用“過著樸素優雅的生活”形容她的父親,極為恰當。60年來對信陽毛尖的情有獨鐘,讓這位元老級茶葉專家,從竹杖芒鞋走遍茶山,到攜信陽毛尖力壓西湖龍井摘得“國家質量金獎”,再到素衣簡食與茶相伴,心中自有一份從容。
20世紀50年代,黃執優和妻子虎蘭生從鄭州被抽調至信陽指導開山種茶。新婚第五天,他們踏著初春冰雪,帶著背包、雨傘、草鞋、竹棍“進山四寶”,分頭進山調研。餓了,就吃自帶的饅頭;夜晚,在老鄉家寄宿。經過反復研究,他和同事成功將茶樹引種到淮北,開了信陽茶樹北上過淮河的先例;上世紀70年代后,黃執優開始試驗推廣矮密速成高產園,產量、質量提高5倍;研制出信陽毛尖炒茶機,功效提高12倍。
1985年6月,全國第一次舉行茶葉國家質量獎評選,這是中國產品質量的最高獎項。黃執優作為12名評委之一參與其中。評選結果公布,成績最好的是西湖龍井和信陽毛尖,毛尖比龍井僅少了0.46分。
回到信陽,黃執優越想越不死心:金獎只有一個,銀獎卻有10個,信陽毛尖雖然排在銀獎第一位,但還是銀獎,0.46分“挖出”了一條鴻溝。
當時定的是五年后復評,他決心到時再與龍井一決高下。回去后,他開始組織技術人員,狠抓茶園基本建設,從栽培方面找原因,幫助茶農進一步提高采制工藝。
1990年6月,國優名茶評審會在廣州舉行。最終結果令人振奮: “龍潭”牌特級信陽毛尖,獲得102.46分,超過第二名西湖龍井2.01分之多。最后達成共識的評語是:“條索細秀滿毫,色澤隱翠光潤,香氣高爽,滋味醇爽,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凈。”
這是信陽毛尖第一次獲得國家金獎。
金獎領回來后,信陽全城扎彩車、放鞭炮,十分熱鬧。1992年,黃執優退休那年,信陽舉辦了第一屆茶文化節。轉眼26年過去,今年4月20日將舉辦的信陽茶文化節,也是第26屆了。這些年,黃執優雖然身體逐漸羸弱,但他一直密切關注著毛尖的發展。他在去年出版了57萬字的茶葉專著《信陽茶論》,希望以此分享經驗。
2000年前后,受市場沖擊和利益驅使,信陽毛尖出現“小渾淡”(芽小、湯渾、味淡)導向,黃執優指出當初制定“一芽一葉”的信陽毛尖最高標準,呼吁扭轉追求“芽頭”的導向。茶專家、茶農或發聲或用實際行動抵制“小渾淡”,使這種情況得到遏制。
正是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和不服輸的拼勁兒,茶人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守護著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以明前茶、雨前茶著名,到了秋天,一芽一葉的秋茶價格成倍下降,卻少有人問津,成為茶農的心頭難。茶農們用傳統的手工炒茶方式,為秋天的白露茶開辟出巨大市場。
在浉河港四望山,每年秋季都要舉辦手工炒茶大賽,匯集炒茶高手,拯救孤獨的秋茶。
碧綠色的茶葉,在翻炒、烘干中成形、成條;信陽各地的炒茶師傅,在茶沫紛飛和茶香逼人的炒茶間,打磨出秋茶濃厚的清香。
初嘗清香略苦,細品甘甜壓舌,回味口感清醇,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等過春日,盼過夏日,等到秋日的秋茶,歷久彌新后,自有一股時光的從容味道。
被信陽毛尖滋養的信陽人,正以自身力量,充盈著信陽毛尖的靈魂。
望牛墩:什么?衛生間竟成食品“加工場”?查封沒商量!
權威訪談|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跨越經濟轉型的攻堅期關口
宿松縣:召開縣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暨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議
蒼溪縣第六期《向人民承諾—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節目開播
華容出臺“八條禁令” 嚴拒“升學宴”、“謝師宴”
春山可望 茶香襲人 春嘗一口鮮 飲盡四月天
學經驗拓思路 海口秀英區開展扶貧攻堅比武現場觀摩會
副市長楊善斌督查雨山區佳山鄉敬老院防災救災工作
市農業局局長吳洪江督查名山區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整改“回頭看”工作
回歸自然 休養身心 首屆中國(浙江)療休養產業發展大會系列活動引各方關注
安吉全域道路保潔“升級”
臨渭區全力爭創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
我市部署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
【文明物業人】物業人紛紛“出手”爭當文明管家 媒介大咖助陣為活動打call
華潤五豐益眾農業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供水工程項目投入使用
渾南區接待游客25.4萬人
省督導組來梅督導:提高思想認識 加大綜治力度
黑河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流動現場會到北安市參觀
非洲領導人爭發推特點贊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感謝中國 支持北京宣言
清鎮市站街鎮“五個著力”深入推進黨組織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