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的“龍頭”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和航運中心。
作為上海的近鄰,常熟一直積極主動謀劃承接上海的“溢出效應”。上世紀80年代的“碧溪之路”“星期六工程師”,可以看作是常熟接軌上海的典型之作。
對接上海、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常熟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發展戰略,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常熟不斷完善對接上海的空間、人才、資源和發展規劃,同時苦練內功,補齊短板,發揚特色,做大優勢,不斷提升自身科技創新水平,匯聚“換擋升級”新優勢。
【關鍵詞】溢出效應
主動對接,精準發力 構筑項目人才新載體
厚重的歷史文明、山水城和諧共生的常熟,一直吸引著上海的目光。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寶鋼集團、上海總工會、上海輕紡集團、上海石化集團等便先后選擇投資常熟。
新世紀以來,常熟加大優勢培育,逐項分析、瞄準上海主導產業、總部及基地,梳理對接,以自身優勢主動為上海提供配套服務。同時,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常熟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平臺、承接項目載體建設,優化重大創新載體布局和功能,探索建立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絡。充分發揮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虞山高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在加速產業轉型、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創新型經濟發展集聚區,打造集知識創造、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培育于一體的“創新核心區”。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常熟以高端載體承接上海人才創新創業,常熟創建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為區域創新發展引入了“源頭活水”。“中國海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常熟)基地”和“海外學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使常熟成為江蘇省首家中國海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僅常熟高新區就接納了李文華、閆冬等10位來自上海的高層次人才創業。上海交大常熟科技園、同濟(常熟)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先后落戶常熟高新區。
不久前,總投資8000萬美元、年產70萬套新能源汽車逆變器及車載充電裝置的富奧法雷奧西門子項目簽約落戶常熟高新區。
“這一項目的源頭就在上海。”常熟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沈一平告訴記者,法雷奧汽車電機雨刮系統是常熟引進上實交通的第一個項目,在常熟高新區形成了一個150億元的產業集群。他說:“把自己做得足夠優秀,才能承接得了上海的溢出效應,才能吸引更多在上海設立總部的世界500強企業。”
常熟市委書記王飏說,當前,常熟正處于發展方式的轉型期和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積極主動接軌上海,學習借鑒上海改革成功經驗,是常熟實現轉型發展、開放發展、跨越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強大動力。
【關鍵詞】輻射帶動
錯位發展,特色產業夯實制造業基地根底
在常熟人眼中,上海是擴大開放的“一個窗”、也是走向世界的“一扇門”。
“對接上海就是接軌世界,牽手上海就是融入長三角。”王飏說,常熟要積極承接上海的輻射,充分用好上海的溢出效應,努力成為上海產業轉移的承接地、科創中心的重要輻射區、休閑旅游的美麗“后花園”。
那么,如何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做深做透“對接上海”大文章?
“常熟臨近上海,港口、高速公路等綜合交通體系完善,滬通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中,常熟將充分利用這些優夯勢,對接上海,錯位發展特色產業,實制造業基地根底,以便更好地承接上海的產業。”常熟市委常委、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建強表示,作為常熟經濟四大板塊之一,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緊緊圍繞汽車主導產業發展,更加突出汽車產業特色優勢,更加突出汽車產業帶動優勢,更加突出汽車產業創新優勢,不斷推動汽車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全力打造華東地區最具競爭力的汽車和零部件產業基地,全力打造中國最年輕活力汽車城品牌。
近年來,常熟以先進制造為主、特色產業為主、骨干企業為主,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做實做強主導產業。在定位“綜合性現代化汽車城”后,常熟不斷完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成以整車制造業為核心、配套零部件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汽車服務業為保障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
同時,以“打造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為目標,突出特色錯位發展,重點圍繞工程機械、電氣機械和紡織機械三大領域,建設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智能化示范應用工程,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向智能化轉型。
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是驅動常熟在更高平臺上快速發展的“雙輪”,無論是創新載體、政策保障、創新環境,還是在創新主體、創新資源等方面,常熟一直狠下功夫、持續用力。26家大學研究院、60多個創新平臺作用,構建與“大院大所”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推動著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多鏈融合”。推動中國智能車研發測試中心、北大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省產業研究院智能液晶所、金屬研究所建設進度,推動常熟制造向常熟創造轉變、常熟速度向常熟質量轉變、常熟產品向常熟品牌轉變。
“常來常熟”的江南水鄉正加速轉變為“常創常新”的科創高地。
【關鍵詞】示范引領
搶抓機遇、不斷創新提升精致城市新內涵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常熟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堅實的合作基礎。
步入新時代,常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要精神,把對接融入上海放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去考量。
王飏說,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對常熟接軌上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是挑戰和機遇并存,但機遇遠大于挑戰。
挑戰,主要在微觀層面,包括總部經濟面臨“虹吸”、高端服務業面臨競爭等。機遇,就是示范引領,讓常熟可以不斷提升精致城市建設、管理的新內涵。
上海自貿區推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示范效應為常熟打造高效、透明、服務型政府提供了借鑒,也為創新涉外經濟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常熟開放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借鑒上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升精致城市內涵,這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勇當“兩個標桿”的必然要求,更是解放思想的集中體現。
如果高顏值是地理稟賦,那么好氣質便來自人文積淀。
事實上,在城市建設方面,常熟既有“高顏值”山水城市稟賦,更有“好氣質”的歷史人文積淀。虞山尚湖位于常熟城市中央,成為獨具魅力的中央會客廳,尚湖、昆承湖、南湖3個城市湖泊為“生態基石”,在城市周邊打造一個120平方公里的核心生態圈,留住“魚米之鄉”的傳統風貌,造出功能強大的“城市之腎”。近年來,常熟舉辦“江南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塑造現代江南文化名城的精致城市品格。依托出色的山水文化資源優勢,常熟也成為長三角首屈一指的休閑旅游名城。這里,不僅生態宜居,而且百姓充滿幸福感。從一個服裝城,到“催生千億級民營經濟”;從昔日“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到民眾無障礙自主創業;從推動公共服務向下延伸,到城鄉共享發展成果,常熟演繹了一曲城市發展與百姓幸福同步邁進的優美旋律。
國家沿江高速和沿海高速交叉于常熟,隨著滬通鐵路的規劃建設,即將進入高鐵時代的常熟,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屆時,常熟的城市魅力更加值得期待。
“在更高層次上豐富和提升精致城市內涵,實現城市生態、城市業態、城市形態、城市神態的和諧統一,讓常熟成為一座有溫度、有質感的文明之城。”王飏說。
市規劃局赴天津港集團開展專題調研服務
連云港市開展夏季高溫汛期安全生產工作
劉印生赴包抓企業項目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大走訪”活動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省老促會調研我市老區貧困村創建新農村工作
對接上海精準發力 常熟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市公積金中心開展黨史專題座談會
在湖州消費如何更放心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關于部分地鐵工程施工期間調整交通組織的通告
羅湖公安分局東門派出所在步行街寶華廣場開展消防、反恐實戰演練
從加入WTO到共建“一帶一路”(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④)
金沙江堰塞湖現新裂縫 四川啟動Ⅲ級防汛應急響應
南京5校入選高校體育競賽榜百強
禹城市審計局——加強審計項目管理
嘉定區江橋鎮整治違規店招及戶外廣告
“汴京新八景”推選活動座談會舉行以“古”聞名 以“新”出彩
牽媽媽的手
省中部辦赴陽新驗收國有林場改革
后續:尋找親生父母有進展,“小籃子”和張大姐見了面
市經貿信息委關于公示2018年第一批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企業名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