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回來,發現家鄉大變樣啦! ”“臭氣熏天的鴨棚不見了,水變清了。”春節期間,記者來到長興縣泗安鎮管埭村,發現親朋好友之間都紛紛驚嘆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雨后鄉村空氣清新,河道的兩邊,有清掃落葉的村民志愿者、有散步聊天的老人們……一派溫馨祥和映入眼簾。“以前,村里可不是這樣,是種花改變了這一切,村民們都覺得很幸福。”盧大媽開心地告訴記者。 在鄉村的不遠處是一個個鮮切花大棚,大棚內一株株非洲菊矗立其間爭相斗妍。種植大戶程行敏和花農們來回穿梭在花叢中采摘非洲菊。“現在一把能賣14塊,按照這個價錢一畝地能賺一萬多。”程行敏抱著鮮花笑著說道。 去年初,養了十多年鴨子的程行敏,主動拆除自家占地3畝多的養鴨場,將拆出來的土地種上了鮮切花。對于轉型種花,程行敏這樣解釋:“種鮮切花跟養鴨不同,養鴨有污染,對周邊環境多少有影響,而種花能賺錢能美化環境,還是個‘美麗經濟’呢。” 村書記王玉華介紹,管埭村在當地是頗有名氣的“養鴨村”。曾幾何時,很多村民都靠這一行當養家糊口,大家雖然算對了“經濟賬”,卻背上了“環境債”。鴨糞、死鴨、臭蛋,使得原本清澈的池塘遭到污染,水變得又黑又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村民的生態意識也強了,不少人萌生了轉行的想法。 2016年,泗安鎮結合當地的鮮切花產業優勢,幫助養殖戶尋找新出路。包括程行敏在內的8位養鴨戶,第一批簽訂了鴨棚拆除協議,并主動向鮮切花產業轉產。 對養殖戶來說,除了環境因素,收益也是轉行的重要原因。花農程明峰心里有本賬:養5000只鴨,一年可以掙6萬至7萬元,如果種鮮切花,一年則可以掙12萬至13萬元。去年初,他與其他5戶養鴨戶主動拆除養鴨場,并及時復墾,又在村里流轉了100多畝土地,搞起了鮮切花基地。 目前,管埭村170多戶畜禽養殖場已全部完成整治,鮮切花種植面積達500多畝,產值超1000萬元,昔日的“養鴨村”正發生著美麗蛻變。
宜章縣:以賽促學掀起黨章黨紀黨規學習熱潮
洪湖市辦稅服務廳首創“容缺受理服務”新模式
樓市調控將向三四線城市深入去庫存和抑過熱并行
貴陽市大數據委召開貴陽市“數博大道”產業規劃編制工作會
中國長城運營總部在長沙揭牌
小鄉村里的“花田喜事”
市安監局凝心聚力譜新篇
“造血”功能增強 村民增產增收
景德鎮駐市單位黨建工作現場會在景德鎮局召開
梅州舉行演講賽傳遞扶貧工作正能量
長沙市國土資源局深入開展“三個表率,一個模范”專題學習討論
靈石縣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
愛心溫暖小學生
合肥市醫保政策宣傳普及到身邊
確保省運會后勤保障安全
“新衡陽”APP挺進全國城市新聞網站第十二名
加強隊伍建設 凝聚相山公安戰斗力
候車廳玩快閃 為旅客送祝福
市區街頭出現虐狗一幕 一條金毛被摩托車拖死
國際排聯沙灘排世界巡回賽開賽 7支中國隊伍將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