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鄧宏斌)2017年以來,武岡市水西門街道通過落實“三項舉措”抓實基層黨建,著力筑牢黨建基礎、提升黨組織力量、拓展支部功能,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上精準發力,推進基層黨建融入扶貧、服務扶貧,促進扶貧工作的全面落實,全街道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
一、夯實“戰斗堡壘”,聚集脫貧攻堅動力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水西門街道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中,一是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和“三會一課”等工作制度,出臺《水西門街道村級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通過考核,確保“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二是從抓好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入手,通過選優配強村黨組織班子、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加強黨支部陣地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一系列措施,強組織、增活力、促脫貧,為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三是對排查出的兩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采取領導干部掛點指導、包村部門結對幫扶、駐村工作組專項整治、街道黨工委具體實施的“四位一體”機制進行整頓,通過集體會診查找“病因”,采取“五個一”措施,建立任務清單,細化措施,實行臺賬銷號管理,實現轉化升級,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引領村組和群眾脫貧致富。四是引進農業產業項目,給貧困戶傳授技術技能,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在動力,使之抱團發展,共同脫貧致富。同時,動員了眾多部門及廣大黨員干部參與扶貧,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二、創培訓新方式,增強干部幫扶能力
水西門街道建立分級負責、分類實施的黨員干部培訓機制,開展黨政班子成員培訓17次、黨員干部精準扶貧培訓8次,以及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務工技能、產業發展等技能培訓23期,大大提高了黨員干部扶貧工作服務水平及貧困戶發家致富技能。水西門街道著力推動黨員干部力量沉下基層,選派9名“第一書記”和27名工作隊員駐村幫扶,組織130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子,重點在貧困村建立1名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或黨工委班子成員入村指導、1個幫扶單位大力支持、1名“第一書記”駐村主抓、1名致富能人帶動發展的“四個一”扶貧工作服務隊伍,全力以赴搞規劃設計、爭項目資金、搞產業發展、解群眾難題。據初步統計,共協調爭取錢、物和項目等折合現金3800多萬元,解決困難問題1260多個。
三、創扶貧新模式,抓強紅色扶貧項目
該街道推廣“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黨組織+公司+基地+農戶”、“黨員能人+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黨建扶貧模式,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引領作用,先后成立雜交水稻、青錢柳、黃蜀葵等種植合作社9個及帝子嶺生態農業、中恒生態農業(嗨花弄)等公司5個,帶領貧困戶抱團發展產業。如“嗨花弄”項目在水西門街道黨工委及龍田村黨支部的引領下,2017年流轉土地1000余畝,農戶每年土地流轉資金收益達30余萬元,安置貧困人口237人,總計支付人工工資44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8萬元。
摘掉“小眼鏡”防控動真格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東莞市國土資源局東莞市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基礎硬件平臺建設招標公告
斑馬線前等一等 文明禮讓平安行
零陵沙溝灣社區:抓作風重落實在日常
武岡市水西門街道“三舉措”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全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長集中百色授訓
臨海老城區請市場“管家”來管市容
聚焦:中俄跨境木材交易進入整合新時代
同江市組織收聽收看全省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動員大會
市考評組到市工商局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實地考評工作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轉交重點案件核查情況公示
老街冰屋子一天接待20撥南方客
華安: 標馳機械項目生產建設兩不誤
今日濟寧全市停水? 中山水務:假的
車照啟主持召開蒙城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
方正縣召開慶祝第34個教師節表彰大會
西湖區成立50億元產業基金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淮北市房管局開展送溫暖、慰問貧困學生活動
五河縣安委會2018年第三次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