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城區一江兩岸美麗嬗變側記
本報通訊員 黃芮
漢江,天漢兒女的母親河,蜿蜒曲折,縱貫東西,給我市帶來了溫潤的氣候,也為城市增添了靈氣。
改革開放初期,市中心城區一江兩岸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荒灘地,四處可見隨風起舞的蘆葦蕩。
1996年,漢中撤地設市。1997年,我市啟動第4輪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城市跨漢江發展的戰略構想;在隨后的第5、6輪城市總體規劃中,我市不斷將一江兩岸建設藍圖進行完善和深化,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西起褒河入江口、東至十天高速,全長約40公里,由漢江灘涂濕地公園、江北體育運動休閑公園、江南民俗風情園以及道子嶺、猴子嶺、圣水寺風景區等10個不同主題的大型沿江公園組成,面積約7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景觀帶。
自1997年以來,我市城市總體規劃歷經幾輪修編,但對城市沿江發展的戰略卻始終堅定不移,規劃將一江兩岸定位為“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突出以漢文化為代表的獨特地域文化,配以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豐富的休閑娛樂設施,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產業的濱水生態文化休閑區”。規劃提出一江兩岸區域要利用漢江天然水景,依水就勢,通過濱江道路、建筑和濱江公園、廣場的建設,構筑水體、綠化、建筑為一體的漢江景觀帶。為了落實規劃要求,10余年來,我市高起點、高標準,由宏觀到微觀進行了各層次的規劃編制,分別完成了《漢中市城市功能布局與風貌特色專項規劃》、《漢江兩岸區域發展概念性城市設計》、《一江兩岸天際線設計》、《一江兩岸城市設計》、《漢中城市特色規劃》等專項規劃,城市設計和《漢江北岸東段控規》、《漢江南岸東段控規》、《橋北廣場以西濱江綠化帶概念設計》、《天漢文化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龍崗文化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體育運動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漢江濕地規劃》等詳細規劃,形成了層次分明、相融互補、結構完備的規劃體系,為一江兩岸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0余年來,我市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的理念,相繼改造整修了江南、江北堤防工程,完成了西排洪渠改線和漢江兩岸截污干管、江北江南污水處理廠等工程,還先后建設了濱江東路、濱江西路、益州路、江南西路、江南東路等沿江道路,完善了沿江基礎設施,形成了25公里的一江兩岸核心區環江景觀大道。
2004年,漢江橋閘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投用,橋梁由攔河閘和交通橋兩部分組成,該橋創國內最大橋閘結合工程,先后榮獲“長安杯獎”和國家工程建設最高獎“魯班獎”。漢江橋閘的建設使原來河床裸露的漢江形成了長6公里、寬500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寬闊水面,使中心城市更顯美麗和靈秀。
隨后,又相繼建設完成江北體育休閑公園、江南民俗風情園,這是一江兩岸最早建成投用的濱江公園,位于天漢大橋以東,沿江長約4公里,主要功能是以市民休閑、健身和游覽為主,內部設有親水平臺、景觀步道及堤頂路等多條游覽健身步道,同時設置有多個休閑廣場和雕塑主題廣場,各類健身設施一應俱全。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灘,居民建房混亂無序,基礎設施極不完善,而如今,這里已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每到夏日的傍晚,這里游人如織。
2009年,漢江二號橋報廢,新的天漢大橋開工建設,2011年建成通車,橋長645米,橋面寬40米,雙向六車道,橋體采用“古漢神韻”的構思,兩端各設漢闕造型塔樓兩座,充分彰顯了漢中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2012年,漢江第三座大橋——龍崗大橋建成,連接濱江新區和龍崗新區,全長1022米,橋面寬40米,雙向六車道。橋體集斜拉、懸索等四種橋型于一身,為亞洲首座三塔斜拉——自錨式懸索組合體系橋,呈現出“魚躍龍門”的生動造型。
2016年以來,天漢文化公園e、c、d區陸續開園,該公園東起天漢大橋,西接龍崗大橋,全長約3.8公里,公園以漢文化為主題,突出“漢、水、綠”的形象塑造,以紅色飄帶慢行道為軸線,串聯商業區、生態休閑區等各類空間,成為整個公園的點睛之筆。
如今,站在一江兩岸放眼望去,漢江橋閘、天漢大橋、龍崗大橋3座大橋虹貫漢江,江北休閑健身公園、南鄭民俗風情園、天漢文化公園等公園廣場交相輝映,綿延10里的天漢濕地公園給漢江披上了一件翡翠衣裳,摩天輪給一江兩岸注入時尚活力色彩,大型音樂噴泉表演更是為游人帶來了視覺盛宴,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現在的一江兩岸已呈現出“江若平湖、三橋虹貫、水映城郭、人游畫廊”的城市會客廳美麗畫卷。
今年,我市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規劃提出“建設沿漢江百里風光帶”的美好愿景。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強市、陜西最美城市”目標,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將一江兩岸百里風光帶規劃好,建設好。
按照總體規劃的設想,首先進一步擴大延伸景觀帶范圍,將褒河、濂水河、沙沿河、冷水河等河流水系納入其中整體考慮,通過水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建立漢中一江三河多渠的水系格局;其次,不斷完善沿江基礎設施,加快南團結街大橋、金牛大橋、圣水大橋等跨江交通設施和機場快速干道、城市軌道交通等沿江交通設施的論證和設計;同時,通過天漢樓、大劇院、經創中心、體育運動公園、龍崗文化公園等項目的建設,不斷增強一江兩岸功能的復合性,形成生態環境良好、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人與自然和諧、功能與景觀并重,生態與文化交融的景觀長廊,成為漢中城市的“金名片”。
未來5年申城需要怎樣的地方立法
江北區人民法院發出首份《離婚證明書》 只記載必要信息
朝天區“三抓”做實布病凈化工作
德保:戲曲進校園 傳唱十九大
男子倒路邊身上有酒味 不遠處倒著一輛電動車
從荒灘地到城市會客廳
[長江日記]九座城市的科創“朋友圈”
東昌府區非遺保護攝影展將持續到月底
國網黃岡供電公司打響中秋保電保衛戰
【市水利局】2018年全市水利工作要點
張國清出席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筑牢全市安全發展根基
清鎮市收聽收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
中秋晚會走進龍頭關社區 大咖云集為居民送文藝大餐
東莞市社會保障局開展2018年第1期“機關黨員講學課堂·思學為民”活動
甘南富海村大豆豐產又增收
魏縣順利完成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
蕪湖五歲孩子險些喪命泳池 這對父母真是“心大”……
我市調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雙十最美”評選活動工作
潮州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試點工作
看企業如何乘“云”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