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溪湖區東風街道三會廠村的村民們守著近郊交通便利的條件,紛紛辦起了養雞場,雖然規模不大,但都小有名氣,不少村民都走上了養雞致富的道路。
天氣回暖,村民劉兆亮每天早早起來開始打理雞舍,再過幾天,新預定的2000只雞雛就要“搬”進來了,為了讓它們住得更舒適,他把雞舍從里到外裝修了一番。劉兆亮和王素娟夫婦從1990年開始養雞,可以算作最早的養殖戶。那時,劉兆亮在東風獸醫站當會計,耳濡目染地懂了些養殖技術,想著自己干總比打工強,夫妻倆便投入近6萬元養了700多只產蛋雞。
劉兆亮聽說養雞不易,主要都是在禽病防治上吃虧,那時候懂禽病防治的人不多,他基本靠自學摸索,積累經驗。每天起早貪黑,一心想著怎么養好雞,定期及時給雞注射疫苗,雞生病比自己生病還難受。每天定點兒喂食,殺菌消毒,除了喂玉米,還要搭配豆餅、維生素谷粉等營養餐。
養雞賣蛋,不僅讓劉兆亮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滋潤了,他的雞舍每年還能消化村里20萬斤玉米,近20戶村民們收割完玉米直接銷售給他,不用再東奔西走找銷路。這幾十年劉兆亮家的雞糞也都無償地送給左鄰右舍種地用了,從沒賣過一分錢。劉兆亮說:“養雞的年頭多了,經驗逐漸豐富,掌握了禽病防治的方法,也摸透了雞的習性。”
漸漸有了自己的養雞秘訣,劉兆亮成了村里有名的養雞專業戶。一年當中有高潮有低谷,都屬自然現象,他也都能從容應對,依靠養雞賺來的收入,劉兆亮自家房子也翻新了。劉兆亮說:“現在生活沒什么負擔,年收入五六萬元,勞動強度不大。雖然也閑不著,但比打工省心,時間也可以自己掌握。”
在劉兆亮的帶動下,附近的村民也紛紛蓋起了雞舍,村民任彩霞家養了2600只產蛋雞,在彩屯興順商業街租了個售貨亭,來買雞蛋的都是回頭客,雞蛋都是頭一天下的第二天賣,顧客都圖個新鮮。任彩霞告訴記者,三會廠村的雞蛋在這一帶很有名氣的,很多顧客都是驅車慕名而來。
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主席團第二次會議
龍巖市總工會服務民生活動取得新成效
新型材料高亮反光標線首次現身嘉興
英山科技局和扶貧聯系村一道舉辦道德講堂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慶祝建黨97周年主題黨日活動
三會廠村的雞蛋名氣大顧客慕名來搶購
迎新送春聯 歡喜過大年
日照這個沿街飯店油污排進小區,居民飽受困擾!
芙蓉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元旦春節期間黨風廉政建設部署會議
貴州省第十屆運動會攀巖比賽在貴州醫科大學開賽
竹山縣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推進會
紅古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邵陽市副市長李華和調研科技創新工作
創建文明城市知識100問(九)
強化服務意識 優化營商環境
《淮安質監》云媒體電視互動平臺正式開通
來鳳確保打贏煤炭去產能攻堅戰
關注高考:孩子,愿你赴那似錦前程
雨湖區召開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和產業項目推進會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南寧:建設開放合作的前沿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