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林應武書記在《關于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工作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江門市‘科技杯’雙創大賽工作,不斷進步,值得祝賀!要搭好平臺,做好服務,做強做大這一品牌,不斷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江門科技部門以實際行動,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科技工作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下階段,市科技局將認真落實林應武書記在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補齊創新發展短板,推動我市創新驅動發展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自2013年以來,我市連續5年成功舉辦“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從于2013年首次舉辦,2014年納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體系成為江門賽區,今年參賽規模位居廣東賽區(不含深圳)第四,成為了珠西地區賽事規模最大、項目水平最高、活動最豐富的雙創賽事。大賽已成為助推我市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綜合平臺。
一、主要做法
(一)集聚雙創資源。一是引入市金融局、市總工會等單位合力主辦,吸納了媒體、高校、金融機構、孵化育成單位等共同參與,邀請孫寧、劉大磊、石華山、洪燕南等一批省市技術、風投和企業管理界的大咖作為大賽的評委和企業導師,為參賽企業提供融資、路演等各類針對性的輔導。二是創新科技投入機制,在全省率先將創新創業大賽與科技項目管理改革相結合,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與創新創業大賽資金相結合,采用由分散到集中、由項目到平臺的科技資金使用方式,體現市場評價科技成果、配置創新資源的導向,引導創業投資和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投入。
(二)陽光公開運作。一是以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遴選媒體作為承辦單位,發揮其宣傳、布展等專業優勢,并利用媒體公開展現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項目評選的全過程,探索評審工作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體現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二是把評審模式由原來單一的技術專家一次性材料評審轉為以技術、創投、管理專家相結合的多輪路演篩選,由閉門相馬轉型為陽光賽馬,打造了一個集競賽、輔導、對接、宣傳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科技資源和金融、人才等資源的融合共享,滿足企業融資、孵化、技術交流等多層次的需求。
(三)全媒體廣宣傳。承辦媒體牽頭從每年4月到10月開始集中宣傳大賽,《南方日報》和《江門日報》等多家省級、市級傳統媒體,以及騰訊網、新浪網、網易江門等網絡媒體都對大賽進行了全方位跟蹤報道。推出 “科技江門”欄目,創新性地在“直播江門”app上對大賽的總決賽進行全程視頻以及圖文直播。2017年決賽當天,“直播江門”app上本次總決賽的直播點擊量已經超過了3.7萬次,并收獲了1200多次點贊以及近900次轉發。另外,實體宣傳渠道拓展到包括公交候車亭廣告、戶外廣告牌、電子閱報欄等,大賽地面展、科普一日游等大賽系列活動深入群眾生活,合共超十萬人次進行參觀和互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宣傳效果。
二、取得成效
(一)大賽獲得了廣泛認可。連續4年獲得省賽組委會和省科技廳頒發的“優秀組織單位”和“優秀承辦單位”獎,被省科技廳、省生產力促進中心領導贊譽為是我市雙創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2017年省賽評委、上市培育專家付廷席在擔任完我市大賽評委后,在其微信朋友圈寫道:“今天受邀參加江門市雙創大賽總決賽并擔任評委,感覺這是我參與珠三角10多個市(區)決賽中策劃最周密、過程最精彩的一次。專家分析科學有料,既有技術專家,又有風投(pe),也有資本運作、管理專家,還有上市公司董事長,評委每次提問都很認真、到位。參賽人員也高度重視,可以說為其他城市做了一個榜樣”。
(二)大賽營造了雙創氛圍。一是參賽隊伍數量持續增長,從2013年的52家到2017年的188家,報名數量增長了2.6倍,位居廣東賽區(不含深圳)第四。二是參賽單位來源廣泛,報名項目涵蓋全市各市(區),還吸引來自省外甚至美國、香港等地的團隊參與,通過在線視頻答辯的形式讓來自美國的cartilagen co團隊參與了項目路演。三是項目落地良性發展,歷屆大賽獲獎的團隊在賽后均已在我市落地注冊成為企業。騰飛、大草原、螞蟻機器人等雙創團隊通過大賽落地后,今年又參加了大賽企業組的評選。四是推動我市各類雙創大賽蓬勃發展,新會、鶴山、開平等市(區)陸續開展了本轄區內的創新創業賽事,同時各行業協會、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參考和借鑒了“科技杯”大賽方案并結合了自身特色,開展各類創新創業賽事。
(三)大賽培育了種子企業。一是通過大賽選拔的企業被推薦到省和國家大賽或其他廣闊的舞臺,華材、瀚盈等近50家企業和團隊在國賽和省賽獲得榮譽和扶持,寶德利獲第二屆“匯桔杯”南粵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二是激勵了企業的核心團隊,如江門市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4年獲大賽企業組特等獎,其負責人王賢文入選2016年“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并作為高層次人才受到市委書記林應武的接見;廣東普加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陽,入選2016年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三是每年安排不少于700萬元為企業科研項目注入啟動資金,近年共有100多個獲獎項目贏得市賽立項資助,總額近3000萬元;近50個項目獲得國、省賽資助,總額近500萬元。四是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超45%的獲獎企業建立了企業內部的研發機構,近100%的獲獎企業成為高企或高企培育入庫企業。五是提供了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平臺,寶德利等4家大賽企業在資本市場掛牌,駿杰刀具等7家企業籌備上市,多家企業已獲得風險投資,如優巨獲地爾漢宇融資3000萬元,朗天獲得粵科投資1200萬元。僅2016年至今,由建設銀行開展的“邑科貸”業務已面向16家大賽企業投放貸款1950萬元。
(四)大賽助推了新興產業。大賽的初賽按照6個領域進行行業賽,便于把握新興行業的創新創業特點,聚力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如新材料行業,是我市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之一。2015年,我市成功申辦省賽新材料行業賽總決賽,在大賽中組織了新材料行業論壇、成果發布會等配套活動。通過大賽的引導,挖掘出一批優秀的新材料行業企業,如廣東凈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省賽中獲得新材料行業初創組一等獎。新材料行業已是我市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領域,在全省和全國也占有一席之地。2016年我市新材料行業的高企有107家,占全市高企存量的30%,我市的廣東華科新材料研究院、廣東華南精細化工研究院獲批第一批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大賽成為推動新材料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交流和對接平臺。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做好賽事聯動。一方面積極爭取省賽乃至國賽的行業決賽在我市舉辦,把大賽打造成為我市更具影響力的創新驅動品牌,另一方面鼓勵由轄區科技部門及孵化育成單位承辦大賽的復賽或決賽,進一步調動大賽組委會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帶動雙創氛圍。
(二)擴展平臺功能。推動“四眾”工作,對參賽項目開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扶持,使大賽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先進的行列。
(三)強化后續服務。推動金融、風投機構和獲獎項目的聯動,擴寬獲獎項目對接社會資本的渠道。跟蹤落實各項扶持措施,定期跟蹤大賽獲獎項目的進展情況。
(四)做好數據分析。收集近年來各行業入圍企業、獲獎企業的相關數據和資料,把握我市各新興行業的創新創業特點,推廣成功經驗和模式。
6人組團敲詐酒駕司機 民警蹲守一舉抓獲
李健俠、侯樹軍召開媽祖民俗廟會安保協調會議
全市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匯報會召開
德安縣豐林鎮:移風易俗扮靚新農村
萬余輛報廢車被集中銷毀
打造“雙創大賽”品牌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林應武書記對“科技杯”雙創大賽工作成效作出重要批示
省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組來淮
油隘邊民互市貿易點升級改造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
誰來幫幫他們?——一位鹽城退休教師的愛心求助
市城投公司助推棚改跑出“加速度”
喊聲“救命”后消失 海口27歲男子下海抓螃蟹發生慘劇
市郵政管理局“四舉措”全面提升干部隊伍政治能力和專業化能力
秋分過后 天氣漸涼
青神縣召開2018年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會議
市局舉行審計實務導師聘任結對儀式
國內首家綜合性健康大學在我市成立
遂寧市黨外知識分子沙龍館啟用
市民學法休閑兩相宜
海門市項目建設從頭抓起 1月4日舉行現場觀摩活動
沂南縣湖頭鎮整治畜禽養殖污染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