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市質監局獲悉,包括紹興在內的3個城市,通過國家質檢總局考核驗收,被命名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由國家質檢總局主辦的“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關于“廣泛開展質量強省(區、市)活動”和實施“地區間質量對比提升”的要求,目前全國成功創建的城市共29個。
我市自2010年啟動質量強市建設以來,把質量建設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2014年12月,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后,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的質量水平、質量層次和品牌影響力持續提高,重要指標長期處于全省前列。其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連續13年全省第一,連續22年有建設工程摘取“魯班獎”,牽頭制定和發布的“浙江制造”產品標準累計達30項。
“品立紹興、質行天下”是紹興的城市質量精神,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紹興將質量強市戰略擺在突出位置,尋求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打造以質量為核心的“品質之城”,尤其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上,探索出一條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的紹興路徑。
■ 撰文 唐洋洋 攝影 樊 蕾(除署名外)
市質監局聯合越城區質監局對越城區范圍內的9家汽車經銷商開展缺陷汽車召回情況監督檢查。
市質監局針對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開展“藍劍1號”民生計量專項執法檢查。
“浙江制造”品牌建設——盾安集團工作人員現場操作。
紹興蔬菜水果批發市場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對一批蔬菜水果和副食品進行抽樣檢測。
產品質量全省前列
在浙江億田智能廚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生產、裝配、包裝,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一車車打包好的貨物被運往全國各地。春節前,位于嵊州市的“億田”舉行了“集成灶+”系列產品新品發布會,新品一經推出就贏得了市場。“按發布會的訂單情況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將翻倍增長。”公司董事長孫偉勇說,公司多年來一直以高標準打造高質量的產品,如今能受到消費者認可是“水到渠成”。
紹興是一個擁有強大質量精神和血脈的城市。古有春秋越王勾踐劍,歷經兩千四百余年,仍然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如今,紹興黃酒、柯橋紡織、諸暨珍珠、嵊州廚具、上虞風機等等,都是全國知名的高質量產業,許多企業牽頭制定了行業標準,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市質監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7.86%,連續13年居全省第一;規上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73.3%,居全省第二位;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40.3%,居全省第二位;農產品、食品、藥品抽查合格率達98.92%,居全省第三位,紹興市的產品質量處于全省前列。
紹興市能成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絕非一日之功。自2014年12月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質量強市的意見》《紹興市“十三五”質量發展規劃》《關于大力推進“浙江制造”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紹興市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關于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等文件,將質量強市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點工作寫入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列入政府考核,為質量強市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
傳統產業是紹興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占全市經濟比重近六成。在驗收期間,紹興對于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成果,讓國家質檢總局驗收組專家們驚嘆不已,紛紛表示紹興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供了借鑒與樣板。作為浙江省唯一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城市,紹興市出臺了《紹興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實施方案》等文件,運用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創新驅動和品牌建設等質量措施,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高標準引領高質量。去年12月,黃酒行業首個團體標準《紹興酒(紹興黃酒)生產技術和管理規范》正式發布實施,該標準對黃酒生產的原料、生產過程、釀酒工藝等都提出了要求。標準一經發布,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紹興傳統產業——黃酒生產也邁入了“標準化”時代。市質監局負責人認為,利用標準管控,倒逼眾多企業提升,不僅僅是針對傳統企業。如今,越來越多的紹興企業,通過品字標“浙江制造”的認證,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與價值,樹立品牌形象。截至目前,我市共累計牽頭制訂和發布“浙江制造”產品標準30項,居全省第三。
要讓世界看到紹興造,品牌效應不可少。如今,紹興市的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品牌影響力持續提高。市質監局數據顯示,截至日前,紹興擁有行政認定中國馳名商標84件、中華老字號13只、浙江名牌300個、浙江制造品牌認證38張。此外,“嵊州廚具”和“上虞風機”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柯橋紡織印染產品”“新昌軸承”獲批創建國家級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成功創建“全國襪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2016年,諸暨襪業、山下湖珍珠品牌分別位列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的第13和第30位;浙江陽光照明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菲達環保、萬豐奧威等4家企業獲“浙江省政府質量獎”(全省僅24家),紹興的浙江名牌創建水平居全省前列。
工程質量創優奪杯
筆者從市建筑業協會獲悉,去年紹興市建筑企業共獲74項省級以上優質工程,其中有9個工程榮獲被譽為中國建筑界“奧斯卡”之稱的魯班獎,紹興已連續22年有建設工程榮獲“魯班獎”。據了解,在剛過去的2016~2017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評選中,紹興施工企業總承包施工的3個工程榜上有名,此外,還有6個我市建筑企業參建的項目也獲得魯班獎。
紹興市作為全國唯一建筑產業、住宅產業、建筑商業模式現代化“三試點”的地級市和全省首批唯一的“建筑強市”,建筑業的發展一直處于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各類建筑資質企業2000余家,其中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近20家,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一級企業近200家、二級企業近300家,總承包三級及各類專業分包企業1500余家。去年完成建筑業產值7448億元,上交稅金230億元,20家建筑企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紹興市自開始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以來,不斷打造精品工程,工程質量不斷提升,獲“魯班獎”6項、“國家優質工程獎”8個,持續保持全省領先,獲獎累計數均居全省首位;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省級以上工程品牌數居全省第二;新開工裝配式建筑比例達15.38%,居全省第二。
為了切實提升工程質量,讓老百姓“住”得暖心。紹興市對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管,建立了工程質量監管聯動制度,實行工程質量項目終身負責制、引入重大設備監理機制,全市大中型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和其他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連續5年均達到100%。在全市推廣工業污泥、建筑泥漿、工程渣土“五統一”管理,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國土資源節約模范市。
近年來,紹興建筑企業提出了“建一個工程,出一個精品,樹一座豐碑”的目標,將打造精品工程的要求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如今,紹興建筑企業的業務已遍布全國、走向世界,先后參建了“鳥巢”(國家體育場)、“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沙特吉達國際機場、沙特麥加火車站等眾多標志性工程。
服務質量品質提升
去年10月,東湖景區在全國業內首推烏篷船智能化管理系統。游客在景區坐上烏篷船,船工按下船頭按鈕,全程清晰標準的普通話講解立刻開啟。結束烏篷船游線后,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對是否滿意船工的服務進行評價。烏篷船經營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帶來的是服務質量的提升和品牌影響力的擴大。
用先進標準引領質量提升,正成為紹興服務業的普遍做法。去年,紹興市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以94分的高分通過國家終期驗收。驗收組一致認為:紹興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建立了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標準體系,這一全國養老領域首個服務標準化試點,帶動了紹興居家養老從“生活照料”向“生活品質”轉型,并為全國養老服務行業提供了參照樣板。
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以來,我市特別注重解決市民關心關注的質量問題,努力讓市民更多地分享質量建設成果,如今僅國家級服務業、社會管理和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就達9個。特別是在“吃住行游購”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機制,如建成全市食品安全檢測信息共享平臺,年均檢測2萬批次以上;成功創建省標準化學校481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創建率居全省首位;推出“紹興人免費游紹興”活動,獲得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稱號,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全國僅10個)等等。
同時,我市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契機提升政府服務質量,不斷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3年多來,紹興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發布“最多跑一次”地方標準規范,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信息化建設為主抓手,實現企業“十一證”合辦、施工圖聯合審批,實現“同城協辦、全市通辦”、“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等等。
從2014年起,我市以市民滿意度、游客滿意度、企業滿意度為基礎,以教育、交通、信息、養老、金融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領域為重點,通過第三方組織開展全市服務行業顧客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紹興各主要服務行業顧客滿意度指數持續提高。在2015年、2016年全省服務業質量滿意度測評中,紹興分別排名全省第一、第二。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這幾天,越城區下大路河附近如詩如畫,暖暖的春風、清清的河水,河面上隨處可見成片的水生植物,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然而昔日,這里水質不佳,不遠處的迎恩門斷面曾是我市在省里唯一“掛號”的市控劣ⅴ類水斷面。
變化緣于“五水共治”,尤其是去年以來,我市以剿滅劣v類水為契機,打響了古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大會戰,通過截污納管、治危拆改、引水活水等多種方式立體推進治水,作為古城內河主要出水口的迎恩門斷面水質成功提升至ⅲ類水。
為了讓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和“湖長制”,開展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等全國試點,最終在全省率先剿滅劣ⅴ類水,到去年底,7個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達標率100%,128個市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ⅳ類水,全市“五水共治”群眾滿意度居全省第二位。
日前,越城區發布了全省首個美麗河湖分類評價標準,將對全區960條河流與10多個湖泊進行分類并打分。隨著剿劣工作的推進,如今城市河流(湖泊)的基本功能已經恢復,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美麗”的標準。如何突出河流(湖泊)的功能性,提升環境質量,通過治水工作讓“美麗”看得見,讓百姓擁有獲得感,是制定標準的初衷。
我市不斷推進大氣污染防治,2017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0%,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未出現嚴重污染天氣。除此之外,我市加快印染企業“煤改氣”步伐,車用汽油提標升級提前實施,新能源汽車不斷推廣。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以來,累計淘汰燃煤鍋爐近5000臺、黃標車和老舊車7萬余輛,越來越多的藍天白云,見證著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古城內河水質的顯著變化,正是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去年,我市全面剿滅ⅴ類水,空氣pm2.5濃度為有記錄以來最低值,聲環境質量全部達標,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優級,環境安全風險實現有效管控。據省統計局2017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市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得分為80.79分,全省排名和分值均創歷年來最好水平。
三區融合第一路群賢路東延一期工程建成通車。首席記者 袁 云 攝
治理后的越城區蕺山街道鞋子畈社區那摩江池塘。首席記者 袁 云 攝
越城區塔山街道燕甸園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啟動。
政校共建培訓基地,推進優質養老服務授牌儀式。
灌南:創新居保醫保征繳新模式暖民心
清明氣溫低至11℃冷雨紛紛市民注意添衣
防城港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勞動者之歌 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劉世偉:一片丹心在玉壺
我鎮召開2018年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
打造質量經典 鑄就品質紹興
越秀健康達人賽舉行
努力鞏固和提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殷魯謙帶隊檢查大氣污染防控工作
永順縣檢察院開展慰問活動暖人心
南崗區創新形式開展多樣化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
臺州海關駐玉環辦事處多措支持臺胞春節回鄉
冶金路、北關街斷交施工13條公交線路今起臨時繞行
孫景淼來溫調研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情況
福安船舶產業復蘇
占地約2140畝、造價超3.5億 瀘州城西最大公園開建
靜安同心擁軍優屬服務中心組織曹家渡街道重點優撫對象舉辦慶祝黨的生日歌會
辦喜事能省下五六萬?青田這個鄉為村民建了婚禮禮堂
日照市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隆重舉行
東海一司機醉酒駕駛“黑校車”被查
銅川圖書館被評估定級為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