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成效綜述之一
2017年8月,省委作出“大同要爭當對外開放和能源革命尖兵”的指示要求,這是省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兩個持久”賦予大同的時代使命和政治責任,是大同實現政治生態由“亂”轉“治”、發展由“疲”轉“興”過程中,省委對大同的信任和關懷,也是我市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富裕幸福大同的重要機遇和強大動力。
一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把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打造轉型綜改先行區、當好“兩個尖兵”、實施工業、文旅、鄉村“三大振興”作為新目標,聚尖兵之識,蓄尖兵之勢,謀時謀勢,聚焦聚力,敢闖敢試,積極作為,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牢記使命,對標前行,凝聚發展強大動力
為把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在大同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統攬全市工作大局,努力把當好“兩個尖兵”作為大同揚帆起航的新起點,全市各級黨委和黨員干部主動擔當,形成了學習貫徹落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我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以學習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共組建宣講團248個,開展主題宣講1294場,開展千人萬場宣講活動1.46萬余場,受教育基層干部達80余萬人次。市委先后舉辦了縣處級干部進修班、中青年干部輪訓班、領導干部政治建設專題培訓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參訓干部2000余人次。
在此基礎上,我市統籌謀劃,全面提標,制定了爭當全省能源革命和對外開放尖兵“1+4”系列行動方案、鄉村振興系列專項方案,出臺了貫徹落實國發42號文件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實施意見,出臺了企業技改扶持、金融創新鼓勵、科技創新獎勵等政策,細化了對接京津冀、融入“一帶一路”等12個重點專項方案。
為確保收到實效,我市采取全面與重點、定期與隨機、明察與暗訪等方式,狠抓工作督導,從3月以來先后4次對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學習貫徹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7月中旬,由市級領導帶隊,對全市各縣區、市直各部門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督導檢查,對標對表找差距,逐條逐項補短板,確保貫徹落實工作成常態、見實效。
攻堅克難,扛起能源革命尖兵大旗,轉型發展步入新節點
一年來,我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牽引,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動轉型發展,致力于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按照省委要求,我市將能源革命作為新時代大同發展的必答題,作為大同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扛起能源革命尖兵的大旗,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煤炭先進產能,堅定不移走“減、優、綠”之路,深入挖掘能源革命的磅礴力量。2017年去煤炭產能415萬噸,今年上半年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55.5%。
——高端智庫頂層設計,政產學研良性互動,路徑進一步明確。引進中科院“全科盟”和中科院10個研究所共同在大同注冊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了由15名院士、47名能源領域頂尖專家組成的新能源產業戰略咨詢委員會,指導出臺了《大同市關于實施“能源革命尖兵”2018·十大工程突破行動方案》,對大同能源革命進行頂層設計和技術支撐,確立了能源革命三步走戰略目標,形成了以大同市新能源產業戰略咨詢委員會為指導,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支撐,大同市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為示范,大同市新能源產業局為服務,中國科學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大同基地為平臺的“六個一”共建共進落實推進機制。
——能源產業提質發展,實體項目具體支撐,體系進一步構建。今年,我市拿出1億元用于人才引進獎勵、10億元作為新能源產業扶持資金,謀劃并啟動了能源高端制造破冰行動、智慧能源先進示范行動、新能源供給提速行動、傳統能源能效提高行動、能源革命科技創新行動“能源革命尖兵”五大行動·十大突破工程,一個集新能源研發、裝備制造、智慧能源產業鏈為一體的綠色、多元的能源產業體系初具雛形。
——成果轉化要素聚集,科技創新示范引領,動能進一步蓄積。一批項目已落地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區。籌劃設立“能源革命專項創新券”,為新能源產業硬件與信息化建設提供科技服務支持。成立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大同點等科研創新基地,分享北京科技成果資源與成果轉化服務資源,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加速市場化、產業化進程。
按照省委把發展非煤現代產業作為轉型發展主攻方向的要求,我市以轉型項目建設年為契機,以工業振興、文旅振興、鄉村振興為抓手,著力在培育新興戰略產業上下功夫,不斷推動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發展,全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動工業振興。出臺了《大同市關于實施“工業振興”2018雙百項目建設轉型行動方案》,共安排工業轉型項目176項,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109項,總投資1024.2億元。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設立100億元的轉型發展基金,用于支持開發區項目建設、大同通用航空產業基地等9個園中園項目。率先出臺《大同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成功將大同列為全省兩個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基地之一。制造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6.6萬臺,增長23.4%,汽車變速箱6.6萬臺,增長23.4%。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大力推進工業強縣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優區、農牧交錯帶核心示范區,一大批煤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食品加工項目落地,一批“同字號”品牌在全省全國叫響。
同時,我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地位,堅持綠色發展。2017年,共啟動項目37個,各類水利投資近5億元,森林覆蓋率達到23.5%,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36平方米,二級以上良好天氣數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入列2017美麗山水城市。
鉚足干勁,精準發力,脫貧攻堅工作實現新突破
一年來,我市堅持以超常舉措攻堅深度貧困,創造性地啟動了扶貧超市,2017年7.2萬貧困人口脫貧、148個貧困村退出,在全省做出了示范,樹立了樣板。
聚焦易地搬遷,加大工作力度。2017年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實際實施35592人,超出省下達任務29.9%。集中安置點已竣工96個,已搬遷入住23971人。2018年任務96個集中安置點涉及63824人,已全部開工建設,目前竣工33個,完成投資11.29億元,預計今年12月15日前,云州區、靈丘縣、陽高縣三個縣區全部實現入住,其余縣區竣工率、投資完成率均達到80%以上。
聚焦產業扶貧,夯實脫貧基礎。抓住“因地制宜”這個關鍵,突出發展特色產業、旅游、光伏、電商和生態五大扶貧產業。目前,全市362個貧困村都確立了主導產業,實現了全覆蓋。大力推進省“8311”產業扶貧項目。實施畜牧、雜糧、蔬菜、杏果、中藥材、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七大產業扶貧工程,扶持了一批特色種植、養殖項目,新建農產品加工廠、扶貧車間(工廠或園區)。同時,建設了云州區黃花采摘觀光園區、陽高縣綜合生態園區等一批扶貧特色園區。
聚焦深度貧困,堅持多策并舉。加大市級財政支持力度,新增資金、債券資金重點向天鎮、廣靈兩個深度貧困縣傾斜,2017年兩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到1.93億元,同比增長154%,同時在農牧業技術服務、惠農產業資金安排、項目扶持上做到“三個傾斜”,安排3115萬元扶持產業發展,建立了“三三三”技術扶貧機制。
奮進新時代,奮斗正當時。全市上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落實,奮力譜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同篇章!
表彰最美環衛工 倡導勞動最光榮
龍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巖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當涂縣江心鄉召開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推進會
我市首屆農民工勞動創意大賽掠影︰比技能 拼的是“工匠精神”
凝心聚力促改革 全市供銷合作社工作會召開
能源革命爭當尖兵 脫貧攻堅實現突破
第七屆老年文化藝術節在鎮江市少年宮圓滿舉行
緊抓高鐵開通契機 務實推動湛江發展
【網絡媒體走轉改】花城邂逅“世界花后”
第四個國家憲法日
寬甸縣政協副主席到振江鎮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我市環保督察整改2017年階段性任務完成
長春氣溫升至28℃ 明日有雨
華安:追憶剿匪烈士 紅色基因永延續
臨沂高溫"超長待機"仍在繼續 天熱注意防暑
敬老院里暖意濃
曹州牡丹園3-5年,提升改造成5A級景區
本土校企強強聯手!仙鶴研究院昨在衢州學院揭牌
高清:曬是曬了點兒 老城區這藍天白云實在太養眼
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河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