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件代表建議,給全市20多萬戶退耕還林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沈陽市從2002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至2006年累計完成退耕還林65.7萬畝,目前保存面積47.6萬畝。據估算,退耕還林為沈陽市創造了約19.1億元的生態效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變化,退耕還林的比較效益差越來越大,農民增收步伐緩慢。為此,徐馳、程文輝、劉柏勛等市人大代表在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提出《關于加大力度鞏固沈陽市退耕還林生態成果的建議》。
據沈陽市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02年以來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為沈陽市增加了森林覆蓋率9.95個百分點,創造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涵養水源、凈化環境、吸收污物、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減少河流泥沙、防護農田、耕地增產等方面。以重風沙危害的康平縣為例,過去,康平縣沙化土地面積約240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73.6%,大面積的風沙持續南侵,對沈陽及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自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全市47.6萬畝退耕還林面積里,康平縣就有30.68萬畝,為沈陽營造了一道綠色的防沙固沙長城,有效阻擋了科爾沁沙漠的南侵,涵養了水源,使沈陽市發生沙塵暴的情況明顯減少。
不過,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調整以及農戶退耕還林補償收益與種糧收益存在較大差距,我市退耕還林工作面臨新的壓力。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結合重點督辦建議辦理工作,相關市領導多次到康平、法庫等地開展現場調研,進行工作部署。經過多方論證,市政府決定從2018年起提高退耕還林補貼標準,由每年每畝160元提高到300元,補貼年限延長至2020年。
同時,市政府從保護森林資源、提高生態效益的實際出發,責成市林業局起草了退耕還林森林經營規劃,針對全市47.6萬畝退耕林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列入2018-2027年改造規劃,使退耕還林農戶能夠充分享受退耕還林帶來的效益,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郭宏穎
市反詐騙中心發布預警 這這三類節假日詐騙要小心
潮州市金山中學考生陳可霓談學習經驗分享
一個全能的超人媽媽 很可能埋沒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強化工作紀律作風
盧素琴到王英附壩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將產業扶貧政策落實到位
沈陽退耕還林補貼標準明年起增至每年每畝300元
方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呼大鵬檢查指導駐村工作隊扶貧工作
我想起一枚濕潤的諾言(外一首)
滁州多點發力打好脫貧攻堅“問題補丁”
市領導調研招商引資工作
易煉紅深入鄱陽湖區調研并召開專題調度會
和平壓實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工作責任
浦城消防大隊深入轄區推進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工作
濰坊市質監稽查支隊開展節前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專項執法行動
西安市書法人才高級研修班開課
公安局東港市局前陽派出所走訪中小型企業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
市三防系統標準化建設第一督導組召開部分鎮街三防系統標準化建設及水政執法基層能力建設現場會
長沙生態動物園提供“五星級服務” 讓動物朋友過冬無憂
北鎮市大市鎮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
蚌埠打造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