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亞云
在市財政局后勤處,有一個特殊的水電維修工——黃琪龍。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的多重身份:他不僅是24小時隨叫隨到的“水電管家”,還是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好兒子”,是周圍人口口相傳的“活雷鋒”;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的身上榮譽滿身:“河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第二屆最美信陽人”“信陽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大美浉河人”……在今年全國“最美家庭”評選活動中,黃琪龍家庭又光榮當選。
最美家庭美在哪兒?走近黃琪龍這個四口之家,最打動人心的是他們植根于心底的那份善良。
“琪龍這孩子心眼好,對我比親兒子還要親。”提起黃琪龍,年逾八旬的羅金娥除了感激還是感激。獨居且患病在床的她在床上躺了5年,黃琪龍就去看望了5年。“每天上下班,都要去她家看看,怕她一個人在家出了事沒人知道。”黃琪龍說。
讓黃琪龍惦念的不止羅金娥一人,社區的空巢老人、市財政局家屬院的500余戶人家都牽掛著黃琪龍的心。“有時候正吃著飯,放下碗就走了。有時候深更半夜,睡得正熟,電話一響,拎著工具包就出了門。”提起丈夫的工作,黃琪龍的妻子丁玲形容,“是24小時待命還倒貼錢”。之所以“倒貼錢”,是因為黃琪龍數年如一日,維修水電分文不取,還自費購買材料。東家換個燈管、西家換個水龍頭都是黃琪龍自己掏腰包購買的。
記者見到黃琪龍時,他正從社區改水改電的現場回來。黃琪龍瘦高身材、溫文爾雅,一雙粗糙且布滿疤痕的雙手在他身上顯得十分突兀。“左手是2012年救火時燒傷的,這幾道口子是修水管不小心割傷的。”黃琪龍的一雙手上寫滿了故事。
正是這樣一雙傷痕累累的手,帶領著一家四口“行善事,做好人”。黃琪龍雖然收入微薄,但一家四口的名字卻常常出現在平橋愛心粥屋的捐款名單上。在我市志愿者隊伍中,也常常能找到黃琪龍一家人的身影。
他們的善良植根何處?黃琪龍說,40年前,父親的言傳身教給自己幼小的心靈播種下善的種子。“還記得小時候,父親會些修修補補的活計,每到雨天、農閑時,遠親近鄰拿著家里漏底的鐵鍋、破洞的膠鞋、折了骨架的雨傘來到我家,父親總是分文不取,還樂呵呵地幫他們修理好一切。”
他們的善良歸于何方?看看黃琪龍的妻子和一雙兒女,我們找到了答案。兩個孩子在父母愛的教育和感召下,省下自己的零花錢,盡己所能,來幫助需要的人。“爸爸常告訴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都要向爸爸學習,做一個好人。”在黃琪龍的女兒丁一眼里,父親就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都說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但在黃琪龍一家人身上,記者看到了“但行好事,前程自明”。代代相傳的善良基因就像一盞明燈,照亮著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
市統計局“五抓五提”做好農村統計年報工作
“山寨網站”抄襲高校官網被關停 相關部門展開調查
省安委辦督導執法組與市政府交換意見
關于征求《關于授權淮北建投商業大數據信息有限公司運營政務數據服務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好好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是這么學習的
“最好的善良是傳承善良”——走近“全國最美家庭”之黃琪龍家庭
市西鹽大浦河城市尾水生態凈化湖工程獲批
鎮領導走訪慰問春節備勤單位部門
市民政局:南陽召開全市福利彩票工作會議
全市學前教育及集團化辦學工作調度會召開
息烽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
孝昌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
大龍街召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專題分析會議
五大連池風景區開展2018“春風行動”暨城市管理綜合整治工作
快遞要漲價?多家公司密集宣布:可能要多花這些錢
老夫妻當“義務花匠”6年 打理七東社區居委會“空中花園”
湖北創銳精密軸承向尖端技術發展
竹溪縣教育局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
市救助管理站組織開展“推進陽光救助 履行兜底職責”主題開放日活動
宣風鎮嚴肅換屆選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