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產業之基。近代以來的歷史不斷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興盛;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大國競相爭奪的戰略制高點,也重新把先進制造業納入其中。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在這當中,“上海制造”理應自覺承擔起應有的使命和責任,并作出一份獨特的貢獻。
“上海制造”在中國有著特別的意義。上海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制造業曾長期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作出過特殊貢獻,堪稱“共和國的脊梁”。輕工領域的諸多上海品牌,也曾因其品質精良、匠心獨具而風靡全國。對這些光榮傳統,我們今天不僅不能丟棄,更應很好地發揚廣大,并從中汲取重振“上海制造”雄風、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基因性力量。這既是大勢使然,也是自身所需。
在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里,制造業占比或許不很高,但含金量必須更高。今天重振“上海制造”,一方面是要保證制造業的必要規模,尤其是抑制“脫實向虛”沖動,堅決做實實體經濟;同時更要向產業價值鏈高端邁進,著力把“高端制造”做大做強。這就需要我們緊扣科創中心建設這個重要國家戰略,對技術更迭、產業革新的趨勢保持高度敏感,并及時抓住窗口期、放大“頭部效應”,不斷用創新搶占產業制高點。
“上海制造”歷來講求的工匠精神,也應當得到充分傳承。制造業的能級和實力,首先體現在產品里。德國、日本這樣的國家,制造業水平有口皆碑,出了不少“隱形冠軍”式的企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對于每個產品、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做到精益求精,用“不可替代”實現“難以超越”。要打響“上海制造”這個品牌,我們也應當有這樣的雄心和定力。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政府的政策設計、環境營造,都要樹立起品質優先的導向,努力把上海制造的產品做到極致,并從研發設計、生產流程、質量把控、標準制訂、品牌營銷等方面著手,全方位、全產業鏈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
搬進新家園 搬出新天地——黎川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越警管家”譜寫平安新曲
不懼高溫酷暑 園林局機關“紅馬甲”走在志愿奉獻第一線
全市統一戰線舉辦紀念“五一口號”發布七十周年觀影活動
我鎮組織收看國土綠化、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重振“上海制造”的雄風——論全力打響上海“四個品牌”之三
宿州市統計局傳達學習全省統計工作座談會和全省統計法治工作會議精神
異地住院就醫可直接劃卡結算
3月13日-14日停電通知
遼寧農墾果業聯盟在綏成立
李斯特細菌存在廣 牢記五要點可無憂
航運社區|“以舊換芯 衣舊溫暖”活動進社區(圖)
省總工會領導蒞臨尖山區檢查指導工作
鞍山奧體中心旁的運糧湖水清景美
全國開發區數量增至2543家其中國家級552家
森林守護人!海豐梅隴村民自發組織“森林防火隊”
3月份宜春市CPI上漲1.4%
零距離體驗安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
我市省級研學基地再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