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8月19日電 (記者曹祎銘、吳小康) 8月的廣西驕陽似火,坐落于廣西東蘭縣主城區烈士陵園內的韋拔群紀念館每天仍會迎來不少前來瞻仰和參觀的群眾。“韋拔群烈士是我們永遠的驕傲,他的英雄事跡永遠激勵著我們。”東蘭縣壯鄉英雄文化園管理處主任黃高線說。
韋拔群,1894年生,廣西東蘭人。早年就讀于廣西法政學堂。1916年初在貴州加入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參加了護國戰爭。后進入貴州講武堂學習,畢業后在黔軍張毅部任參謀。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1920年,韋拔群離開黔軍,在廣州參加“改造廣西同志會”,并擔任該會政治組副組長,積極投入討伐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的革命活動。
1921年9月,韋拔群返回家鄉東蘭縣,從事農民革命運動。先后組織“改造東蘭同志會”(后稱農民自治會)和“國民自衛軍”(后稱農民自衛軍),把農民運動和武裝斗爭逐漸結合起來。1923年夏指揮農民軍三打東蘭縣城,揭開了右江農民武裝斗爭的序幕。1925年初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后回東蘭繼續從事農民運動,主辦農講所,培養骨干,發展農會和農民武裝,把農運推向右江地區。1926年領導成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仍在當地堅持武裝斗爭。
1929年12月,韋拔群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建立右江蘇區,任右江蘇維埃政府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第3縱隊司令員。1930年10月,紅7軍集中在廣西河池整編,把原來的3個縱隊改編為3個師,韋拔群任第21師師長,率部留守右江蘇區。他堅決服從黨的決定,并把第21師1000多名精壯官兵補充到即將遠征的兩個主力師,表現出以全局利益為重的崇高品質。
紅7軍主力離開右江蘇區后,韋拔群帶領百余人留在右江地區。他發動群眾,組織擴建部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游擊斗爭。他一家20人,有10多人包括他的兒子韋述宗慘遭敵人殺害。但這些都沒有動搖他的革命意志,他堅定地說:“革命者要不怕難,不怕死,堅決為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己的一切。”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韋拔群被叛徒殺害于廣西東蘭賞茶洞,時年38歲。
“韋拔群身上始終具有一種堅定的救亡圖存的歷史自覺。”東蘭縣黨史辦主任韋忠朝說,“韋拔群的事跡更是激勵著我們共產黨人為了人民利益而奮斗不止。”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東蘭縣貧困地區面貌有了明顯改善,2017年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6590元,比2016年增長8.5%。面對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韋拔群家族的后人韋述斌說:“生活越來越好,但革命意志不能丟,我們還要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
湘潭在全省率先成立愛國擁軍促進會
我用行動學雷鋒 潤州多所小學主題教育重實效
紅網網上群眾工作大數據報告 8月永州回復率超過90%
整治醫院周邊市容環境 確保生命通道暢通
解密龍湖商業起源地:糧倉、后腰、人才和創新打板基地
韋拔群:不怕犧牲 救亡圖存
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主席團第二次會議 表決通過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曹家鎮機關黨支部召開“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專題組織生活會
我鎮6家“倍增”企業獲市資助633萬
【教育局】2018年下半年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
瀍河區塔灣社區黨支部聯合機車幼兒園開展“少兒籃球賽”活動
景德鎮水務公司:三個小時完成搶修保供水
湞江區干部職工為重病扶貧干部捐款
我們在“現場”
在新時代的號角中奮勇前行
為國強軍十一載戰功喜訊傳家鄉
翻身實驗學校寄語學生新學年“感恩”和“勤奮”
市地震局宣貫國標《醫院地震緊急處置》
朝天區構建多層次治療服務確保群眾“病有所醫”
湖州南潯知名企業考察團到撫順縣尋找合作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