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龍蝦屬于較名貴的經濟蝦種,因肉質鮮美而頗受市民歡迎。近年來外地不少養殖戶開始從澳洲引進種苗來養殖,可缺乏系統的養殖技術等,蝦苗在國內“新家”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今年40多歲的錫山區涇西村村民俞亞清之前是一名常年在外承包工程的“包工頭”,3年前,他把目光從傳統養殖轉向了原產于澳大利亞的淡水龍蝦養殖。經過精心試養,漂洋過海而來的澳洲淡水龍蝦逐漸適應了無錫的環境,長勢不錯,這幾天就可以“爬”上市民餐桌。
澳洲淡水龍蝦來錫“落戶”
“現在就可以上市了,吃口最好的時候要等到10月份。”昨天,錫山區涇西村養殖戶俞亞清邊帶領工人收網,邊給大家講解他的“養殖經”:掌握好技術,蝦的生長速度就快,營養價值也不錯,甚至可以生吃。站在蝦塘不遠處可以看到,在綠油油的高稈稻掩映下,是一方水草長勢茂盛的水塘,平靜的水面上不時有龍蝦吐個泡后迅速游走。據介紹,塘里的水草不但可以給龍蝦提供充足的食物,還可以凈化水質,保證水體環境從而提高龍蝦的品質和口感。
“今年預計可以收獲9萬多斤,產值可以達到700萬元左右,比單純種植水稻強很多倍。”俞亞清表示,當年引進的時候心里著實沒有底,多虧了村里支持這種特色養殖,于是他租下了10畝土地開始走上澳洲淡水龍蝦本土化養殖之路,到今天已經發展到200多畝。俞亞清把蝦籠從水中提出,把蝦倒進大盆里,健碩的龍蝦個個歡快地跳躍著,很是喜人。由于他肯鉆研技術又愿意傳授給人家,周邊的養殖戶紛紛來向他取經,俞亞清說他準備帶動更多的村民通過勤勞和智慧而致富。
可食用部分占蝦體4成
“現在人們都喜歡吃綠色食品,注重營養,所以特色養殖一定有市場。”龍巢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代表李根禧告訴記者,他是俞亞清請來的養殖技術負責人,從一開始引進這種龍蝦的時候他就注重本土化的培育。據了解,澳洲淡水龍蝦與普通小龍蝦相似,但個頭大一截,身上有藍色或者青色,成熟的時候兩只大螯顏色漂亮。
澳洲淡水龍蝦也叫紅螯螯蝦,基本上每只可以生長到2兩以上,公蝦比母蝦長得更大。如今經過前期摸索和試養,這里已經成功培育出龍蝦蝦苗。這種龍蝦生長要求的溫度一般在22攝氏度到26攝氏度,所以為了更好培育出本土化的澳洲淡水龍蝦,如今這里建立起了溫室大棚來培育龍蝦。李根禧表示,澳洲淡水龍蝦可食用部分占蝦體的4成左右,而市場普通的龍蝦為2成到3成,比較下來經濟效益遠遠高于普通龍蝦。
“對農業的喜歡和對家鄉振興的希望讓我搞起了養殖業。”俞亞清告訴記者,原來他從事的是路政工程,帶領工人在廣東揭陽“包活”。3年前的一天,他與廣東水產研究院的專家以及揭陽當地一家水產養殖場的養殖戶在一起聊天,聊到了“澳洲淡水龍蝦市場前景不錯”的話題。這一下子打開了他回家鄉創業的思路。就這樣他拿出100多萬元,在泉山大橋附近流轉土地開始了特色養殖之路。錫北鎮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這種龍蝦在無錫養殖的并不多,非常有市場。未來把科研院所加合作社加基地加農戶的運營模式運作得更好,可以助力更多的養殖戶發家致富。
(記者 黃振/文、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更具活力新農村
羅陽西區黨群服務平臺助力掃黑除惡
28個跌停后*ST尤夫昨上演“地天板” 身陷12起民間借貸糾紛公司竟然都“不知道”
南平市第二醫院:防卒中志愿宣講團走進民族村
昨天傍晚,東莞這片天空燃起了“熊熊烈火”,好美喲!
試養3年 澳洲龍蝦本地養殖成功 中秋節前“爬”上餐桌
慈利縣殘聯:多措并舉 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
勞動路三元三村部分餐飲企業進行“瓶改管”改造
荊州市審計局以信息化建設引領審計工作新常態
來自武當山機場的最新消息,出行的人一定要看!
市紅十字會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進校園活動
馮玉臻赴和林縣、清水河縣調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時強調以人居環境改善為突破口努力提升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鄖陽秦巴片區產業示范園項目獲財政廳通過
冷水灘區城管局:流動攤位有序了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我市謀劃打造“慈善之城”新品牌
“離婚變難”是社會所需還是多此一舉
拉網排查市住建部門開展春季質量大檢查
肥鄉區教體局:強化六個“度”,全面推進教育系統從嚴治黨工作
教孩子做七巧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