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少人覺得他們整天活蹦亂跳,怎么會有精神問題。其實,十五六歲正是青少年精神心理問題的高發期,發病率為15%至20%,在學業壓力等誘因下,抑郁癥、焦慮癥、躁狂癥、強迫癥等疾病容易找上門。
然而,由于精神心理知識的欠缺,很多小患者沒有被家長及時發現,等到情況非常嚴重了才被送去治療。
那么,家長如何早期判斷孩子有精神心理問題?如何預防?
病例一
15歲女生成績下滑明顯,有自殺念頭
小蕓(化名)今年15歲,正在上我市某所重點中學讀高一。家人感覺,上了初中后,她做事便沒了興致,面對家人沒有笑容,家人沒當回事,到了初三,家人感覺她越來越不正常,開心不起來,學習成績從班級前十,掉到了三十幾名,而且有自殺念頭,多方治療效果不明顯。今年9月份,她被送到市精神衛生中心治療,經診斷為重度抑郁癥。目前她還在治療。
病例二
尖子生從全班第一到無法上學
另一位患者小燕(化名),今年上高一,9月份被送到市精神衛生中心治療,經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抑郁+躁狂)、強迫癥。
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本來是我市某所重點中學的尖子生,但她有強迫癥,不得第一就不開心,更接受不了別人得第一,洗手也要洗很多次,有時情緒躁狂。
后來她徹底崩潰,不愿意上學,只好辦理休學一年,今年重讀高一,還是讀不下去,被送來治療。
據醫生介紹,小燕的爸爸也有強迫癥,他一個問題重復問醫生很多遍,他也很焦慮。
小燕的病情比較復雜,目前還在住院治療。
表現 性情大變、失眠嚴重、成績下滑
東莞市精神衛生中心青少年科醫生唐瑞強介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者約有3000萬,發病率約為15%至20%,十五六歲是高發期。
其中,抑郁、雙向情感障礙(抑郁+躁狂)、強迫癥比較多,由于很多青少年患者面對家人和老師,裝作若無其事,癥狀表現不明顯,直到出現了明顯問題才被家人發現,有的睡眠出現問題,失眠;有的成績下滑明顯;有的性情大變,變得不愛說話,甚至自殘自殺,而這時,病情已經很重了。很多患者拖了半年至一年才被送來治療。
所以,早辨明孩子是否有精神心理問題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出現了上述一個或多個情況,需要盡早治療。
原因 家長的焦慮可能會“傳染”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唐瑞強醫生介紹,這個時期的孩子性激素分泌明顯上升,在內因和大環境的作用下,精神心理問題也是由不得自己。
具體來說,首先是青春期容易出現大腦的功能紊亂,進而導致情緒問題。“我希望家長們了解,情緒問題不是思想問題,是大腦內部的情緒系統功能紊亂導致,所以需要用藥,而不單單是心理治療。”
其次是誘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家長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心理,學業壓力大。此外,同學之間沖突,和老師產生摩擦,都容易引發精神心理問題。“在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品質,比如學習能力、受挫能力,這些孩子雖然成績不一定突出,但長大會慢慢顯露出自己的優勢。”唐瑞強說。
發現 參考兩個標準 早發現精神心理問題
如何早發現孩子的精神心理問題?
唐瑞強醫生介紹,想早發現孩子的精神心理問題,其實并不難,可以參考兩條標準。
一是橫向標準,和同齡人比特別不正常,比如超出這個年齡段的憂郁、抑郁、不開心、叛逆等。正常孩子在叛逆期只對父母叛逆,而不會對老師和同學叛逆,如果對任何人都叛逆,那可能是精神障礙問題。
二是縱向標準,和過去比特別不正常。比如之前學習成績很好,現在一落千丈;以前開朗活潑,但現在性情大變,郁郁寡歡,性格內向;之前性格文靜內向,現在話特別多,到處找人聊天,也需要重視。(記者 李廣)
中央掃黑除惡第10督導組向四川省委第三次對接反饋會在成都召開
懷化市婦聯為女性求職者撐起“維權保護傘”
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高精尖”企業可獲全額房租補貼
景區門票降價國慶前須見成效發改委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
溫暖貼心服務師生 宜賓三中打造精品食堂
東莞:孩子失眠嚴重性情大變可能是精神心理問題
市計生協召開代表大會 關注民情民生提升幸福指數
一季度內江CPI同比上漲1.5%
夾江:劉永康走訪看望優秀科技工作者
給“瘋跑”的快遞加把“安全鎖”
岳塘區:黨建領航鑄“文化亮區”之魂
蟑螂鉆進耳朵 男子滴醋滴油無效耳道反受損
南海全面推進全球創客新都市建設 打造廣佛超級城市核心都市區
昔日東南飛 如今鳳還巢——能人返鄉攪熱大別山
包菜外銷忙
孩子玩旋轉木馬腦袋被夾碎?別傳了,真相是這樣的!
從走“近”沈陽到走“進”沈陽
[耒陽市] 政協耒陽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開幕
市公安局、社科聯?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
人民日報平臺播出最泰安專訪金晶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