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仲鵬
杞縣晚秋黃梨香汁多味甜,通許縣蘋果香氣濃郁,祥符區花生粒大籽飽,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火龍果奪人眼球……種類繁多的金秋果實向大家展示著豐收的喜悅。9月23日上午,伴隨著現場歡快的音樂,各縣區農民把當季家鄉最具特色的農產品搬上舞臺,與現場觀眾共享豐收的喜悅。同時,各縣區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農時農事,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據悉,9月23日前后,各縣區的9場活動圍繞“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主題,打造了形式不一但各具特色的豐收慶典,勤勞熱情的古城人民載歌載舞,用精彩的演出和豐厚的碩果展示了自己的喜悅。據市農林局不完全統計,整個活動約有3萬余人參演、觀看。活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智慧農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革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現開封農業農村發展新成就。
秋分時節話豐收
慶祝活動以設在祥符區西姜寨鄉主會場的“千人盤鼓慶豐收”拉開序幕,1200名該鄉農民身著節日盛裝,精神抖擻,擂響震天的盤古,向全市人民傳遞慶豐收、享團圓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想往。
金秋時節, 碩果累累。該鄉扇車里村69歲的村民王獻花擂起盤鼓來格外起勁,臉上一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說,自己家種了14畝花生、2畝玉米,花生今年的產量特別高,每畝差不多900斤,玉米也在800斤以上,秋季種地的毛收入在3萬元以上。“別看俺歲數大了,敲起鼓來渾身都是勁兒,這樣的好日子俺過不夠。”
市農林局局長曹曉偉說,讓糧食豐起來、讓農民口袋鼓起來,讓農民收入多起來,才是真正的豐收。不能把“中國農民豐收節”當成一個簡單的節日。國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對農民的尊重、對農民的敬重、對農業的關注,是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的又一個生動體現。
近年來,我市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連續5年穩定在216萬噸以上。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擺在首位,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病蟲害防治實現更加專業化,各類病蟲害專業化植保服務組織達到106個;農業技術推廣實現更加科學化,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農村科學種田水平進一步提高;減肥增效實現更加精細化,施用配方肥面積增幅穩定7%以上,為穩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糧食生產在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同時,不僅糧食連年豐收,其他重要農產品也供應充足。花生產量維持在35萬噸以上,居全省之首;大蒜產量維持在125萬噸以上,居全國第二;瓜果產量維持在205萬噸以上;水產品總產量穩定在6萬噸左右。農業大發展,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
目前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連續7年高于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這跟我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密切相關。生產結構更順。根據市場需求,處理好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關系,在沙薄旱地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擴大紅薯、花生等耐旱作物種植面積,近兩年累計調減了玉米種植面積近61萬畝,紅薯、花生面積增加了54萬畝。同時,漁業提質增效取得了明顯進展,建成13個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和14個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產業結構更優。“文化+”、“互聯網+”、“旅游+”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活力迸發,農村一二三產業加深融合。區域結構更合理。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形成了杞縣大蒜生產優勢區、通許縣蔬菜生產優勢區、祥符區花生生產優勢區、尉氏縣林果生產優勢區、城郊菊花和設施農業生產優勢區。
豐收節堅持“科技興農 綠色興農”
尉氏縣、杞縣等慶祝活動分會場實物、展板等方式了農民及龍頭企業新創造、農村發展新變化、鄉村振興新業績,踐行了“科技興農,綠色興農”。杞縣大蒜收獲機械在展示時引起了蒜農的密切關注,紛紛表示機械化生產將對大蒜產業有著更進一步的推進。
今年來我市農業基礎建設實現大踏步前進。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我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達150家,比2012年增加26家,增長21%,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9個,比2012年增加11家,增長58%,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有望達到7家。科技化水平明顯提高,承擔開封市重點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個、市科技攻關項目8個,其中7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1%。良種化水平明顯提高,我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9%以上。規模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市共有經工商注冊的合作社11556家,比2012年增長了5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已達7568人。設施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市建成高標準糧田200萬畝;設施農業達到9萬畝,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觀。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啟動信息入戶工程建設,實現覆蓋全市90%以上行政村的目標。
農業品牌實現新提升,競爭力明顯提高。我市“三品一標”在有效期的認證總數為15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26個;綠色食品2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4個。在全省18個省轄市認證數量上排名第4位。組織企業參加國家級展會近50屆次,“金杞”大蒜、“金杞”面粉、“包公”花生油、“杜良”大米、“雙圓”咸鴨蛋等品牌在展會上頻頻拿獎,頗受好評。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項目是第四批列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項目,現已建設完成并有效運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均達99%以上,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堅持綠色發展新理念,圍繞農田生態、森林生態、濕地生態等“三大生態”,服務全市大局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啟動實施了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為打贏全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持續秸稈禁燒工作的高壓態勢,已兩年半實現連續五季的衛星監測“零火點”,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持續開展林業生態市建設,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53.3萬畝,境內所有高速公路實現綠廊建設全覆蓋,農田基本實現林網化。濕地保護持續加力,群眾濕地保護意識明顯提升,探索濕地可持續保護機制,啟動濕地公園申報。
豐收節農民是主角
本場活動以農民參與為亮點,農民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各縣區農民用玉米、花生、紅薯、大棗、果蔬等制作的“糧食畫展”,體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主題。農民自編自導自演,唱豫劇、說相聲,扭秧歌,吹嗩吶,引來臺下陣陣掌聲、喝彩聲。活動當天,各縣區主會場和分會場兩旁的展區展出全市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包括6大類農產品的單200多個。旨在以“節”為媒,農企聯結,助力農民豐收,讓更多的開封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開封,從而激活農村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激活農村經濟還在于以農民為主體的各項改革。近年來,我市涉農涉林的改革力度空前,市委、市政府先后印發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國有林場改革、農墾改革、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等重要改革文件,可以說農村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基本建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確權到戶466.12萬畝,完善合同戶數72.4萬戶,新版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71.7萬本,已有6個縣區實現了確權數據縣級合庫。西姜寨村村民王傳志說,”俺承包的土地有證了,就像有了護身符,想種就種,不想種了就流轉出去,出去打工也沒有了后顧之憂“。
曹曉偉說,“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不僅是農民慶祝豐收、祈福美好的節日,也是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 三農問題”、解決“ 三農問題”的重要契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動搖,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切實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借車給醉酒者 車主知情成共犯
“電子裁判”評分全覆蓋 體質健康水平有提升
今年1至2月份臺州共有823名司機因酒駕被查
《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發布全國100個主要城市吸引力排行榜 湛江位列全國第74
胡和平會見美光科技公司總裁梅羅特拉
開封市慶祝“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活動綜述及“三農”之出彩點
綏寧縣33個項目2017年完成投資26.3億元
生活與成長相匯聚 組成了雙塘中學的開學大片
國土局駐村干部積極組織開展愛心援助活動
女兒累了幫開車 媽媽無證駕駛被查
高國利參加高邑縣國稅局2017年度民主生活會
【辦實事】建設美麗鄉村讓百姓美到心坎里
法制健全是長租公寓最好的“消毒劑”
銅川發布地方病艾滋病結核病防治“十三五”規劃
市檔案局到樂平市鎮橋鎮孫家村指導完善貧困戶檔案
超前謀劃 主動作為赤壁開展村級經濟責任審計
內鐵社區:拆除違章建筑還居民整潔環境
陵城:整合資源形成辦案合力
詔安:多管齊下保護水環境
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國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