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圖書室看書。
啟動最美鄉村音樂季。
最美鄉村音樂季演出現場。
金堂村文化惠民巡演。
□ 記者 曹禮芹
文化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做到“志”“智”同扶,既要授人以魚,增加群眾的經濟收入,更要授人以漁,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全市文廣新系統履職盡責,把文化扶貧工作記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下足一番“繡花”功夫,精準施策出實招,扎實推動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高起點謀劃
“八個一”工程助力文化脫貧
2017年,全市計劃退出的80個貧困村村村有村級廣播系統和農家書屋,文化室建設全部達標。全市19318戶減貧戶戶戶有廣播電視,全市累計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3998場次。在全面完成硬件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了設施設備的管理和使用,文化活動開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隊伍不斷充實和加強,文化陣地作用發揮日益凸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提升。
市文廣新局高度重視文化惠民扶貧工作,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并會同市級有關部門進行統籌推進、指導督查。各縣(區)文廣新局作為扶貧工作的責任主體,把文化惠民扶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對鎮、村的具體指導和聯系,狠抓工作落實。今年市文廣新局將文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計劃退出貧困村文化室建設進展情況、文化扶貧活動開展情況、文化扶貧有關信息報送情況和問題整改情況等作為文化脫貧攻堅工作過程考核的依據,納入對各縣(區)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的綜合評價指標。對重視不夠、工作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進行約談,并嚴肅問責。
強化考核的同時,聚焦2018年文化扶貧工作。市文廣新局高起點謀劃,以文化扶貧扶志(智)為核心,以重大文化扶貧工程為抓手,著力81個退出貧困村文化室建設和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建設,推進2018年文化扶貧工作基本任務、專項任務和提升任務的全面落實。5月17日召開的2018年全市文廣新系統扶貧工作會議更是提出了“八個一”工程,即:建設一批村文化室、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創作一批文藝作品、保護利用一批文化遺產、培育一個文化產業特色村、打造一批文化扶貧示范村、培養一批鄉土文化文藝人才和文化志愿者、完成一批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扶貧項目。
積極創新作為
“機關干部進百村”共建脫貧連心橋
5月9日至10日,市直文廣新系統40余名干部職工冒雨到安岳縣臥佛鎮龍井村、蓮花村204戶群眾家中進行大走訪,面對面與群眾交流,深入了解群眾的疾苦、基層的困難和生產生活上的問題,認真聽取群眾對基礎設施建設、干部作風、鄉村振興、掃黑除惡、安全生產、廉潔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積極宣傳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共收集群眾反映問題66個。
今年,市文廣新局制定了文化扶貧工作聯系制度,制發了2018年度文化扶貧工作手冊,結合“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創新開展“機關干部進百村”活動,由市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的干部職工對每個貧困村開展實地督導,確保貧困村全覆蓋,幫助解決扶貧工作中的困難,及時發現問題并跟蹤督促整改,積極查漏補缺,補齊短板。一方面,圍繞基層文化陣地作用發揮、鄉村文化振興、文化扶貧(扶志、扶智)等課題深入調研。另一方面,帶著責任和感情扎實開展進村入戶大走訪,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對能夠當面解答的現場給予答復,對不能現場解決的分門別類建立臺賬,按職責權限辦理和移交所屬鎮政府、市縣社會評價領導小組辦公室處理,并積極跟蹤問題辦理情況,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精準施策
示范引領下更好滿足差異化文化需求
2017年11月,雁江區保和鎮金星村、中和鎮明月村,安岳縣偏巖鄉轎頂村、臥佛鎮飛鳳村、南熏鎮鳳城村,樂至縣東山鎮鳳凰村、寶林鎮萬斤溝村等7個村被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扶貧移民局等6部門命名為四川省2017年“文化扶貧示范村”。
根據貧困村實際,市文廣新系統因地制宜,針對每個貧困村不同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人文環境,不同的文化陣地、文化設施、文化需求,打造符合資陽市情、具有資陽特色的文化陣地。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讓文化陣地建好、管好、用好,充分發揮惠民、樂民作用。積極引導其他貧困村學習借鑒示范村先進經驗做法,補齊短板,提升效能,更好滿足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向往,加快脫貧奔康步伐。
因地制宜開展人才培訓。有計劃、分批次對全市鄉鎮文化專干、農家書屋管理員和農村、社區兼職文化管理員開展培訓。注重發現和培養鄉土文藝人才隊伍。組織文藝輔導干部到農村院壩,對鄉村文藝隊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交流創作、編排、表演的經驗技巧;培養造就一支鄉村文化志愿者隊伍,通過聘任基層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文化熱心人等擔任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擴大文化志愿者規模,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在優秀群眾文藝團體選派年輕優秀文化骨干長期深入鄉村開展公共文化專項服務。
因地制宜配好文化器材。文化器材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必要設備,配備群眾真正需要、常用、會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器材。
因地制宜提供文化服務。各地建立群眾需求反饋機制,適時掌握群眾文化需求,建立群眾文化需求數據庫,有針對性地提供好文化服務,提高群眾文化需求適配度。
因地制宜發展文化產業。各地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深度挖掘、加強保護和開發利用,以特色資源產業化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實現脫貧致富。
組織豐富活動
“蜀人原鄉·最美鄉村”音樂季唱響脫貧致富歌
一曲優美動聽的民歌《綠水青山好地方》,一首時代感強的現代說唱節目《有個地方叫資陽》……小提琴合奏、民歌聯唱、搖滾電聲樂合奏和融入地方傳統文化的舞蹈等10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節目,為觀眾呈現了全新的音樂視聽盛宴。這是今年4月13日在安岳縣寶森檸檬小鎮“蜀人原鄉·最美鄉村”音樂季上的場景。
“蜀人原鄉·最美鄉村”音樂季活動,是市文廣新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文化旅游惠民豐富脫貧攻堅內涵,深度謀劃的活動之一,不僅豐富了“蜀人原鄉”文化品牌內涵,擴大了“蜀人原鄉”文化品牌影響力,同時也豐富了城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激發了廣大群眾建設家鄉的熱情。“蜀人原鄉·最美鄉村”音樂季活動今年還將陸續在雁江區、樂至縣舉辦。
此外,市文廣新局還以民歌大賽、廣場舞比賽、龍舞獅舞民俗文化演出等形式,集中本土優秀原創節目到各縣(區)、鄉鎮、社區、貧困村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同時,將組織開展戲曲“六進”活動,推進“非遺”進鄉村,組織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安岳曲劇”和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川劇資陽河流派”等傳承人到鄉村開展演出和“傳幫帶”活動。實施農村公益放映2131工程,建設農村固定放映點,擬全年完成23904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
學雷鋒 “白衣天使”街頭義診
市人大代表分組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履職為民力爭新突破
市質監局舉辦“弘揚質量精神,提升質量素養”質量教育走進安徽工業大學活動
美宣稱對伊施更多制裁 他國紛紛聲援伊核協議
2018年1月臺州市醫藥品出口保持穩定
讓貧困鄉親的文化生活富足起來——全市文廣新系統多措并舉助力脫貧攻堅
女子被騙子遙控開房轉賬 巴東警方及時阻截保住8萬元
【津云微視】天津地鐵達沃斯保障全面鋪開
重慶市政協領導來蕪考察
市總工會為困難職工送關愛
年輕人不愿動手更懶得動腿,桂林這項經濟現在越來越火!(圖)
城區16臺VTM機業務不均衡 交警提醒不要扎堆處理交通違法
吉首開展騙取醫保資金專項整治行動 維護社保基金安全
簽約率98.43%, 二十三冶二公司棚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圖)
2018年安徽高考文理一本投檔線7月22日夜出爐
俄美軍機近距離接觸 美回應:它們讓我們吸尾氣
定海|警惕!不文明交通現象反彈了
中信保誠人壽斬獲企業文化與品牌傳播大獎
這個體育老師教手風琴,1295名學生都會拉
黑河市公安機關圓滿完成五大連池風景區"圣水之約”安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