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位烈士生平事跡,262件文物首次公開展出,新媒體展陳手段再現歷史情境與英烈事跡……1月5日,歷時9個多月改陳布展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兩天來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參觀。全新亮相的“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通過179位雨花英烈群像,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精神震撼。
何寶珍烈士在獄中用竹筷磨制成縫衣針,替獄友縫補受刑后破爛的衣服;郭綱琳烈士在獄中拒簽悔過書,將銅板磨成銅心刻下“永是勇士”……“精神之盒”是新展陳中一個獨具匠心的設計,雨花英烈個體或群體的圖片、遺物、話語、故事以組合的形式設置于同一區域或同一展柜,以“英烈精神之核”的寓意,突出展現了以“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為內涵的雨花英烈精神。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賀云翱看過展覽后感觸頗深,“經過這次改造升級,紀念館的展陳脈絡更加清晰,每個板塊既遵循歷史時序,同時根據雨花英烈的身份、活動時間等共同特征進行了整合,文物史料也更加豐富,讓雨花英烈精神有了更生動的詮釋。”
在他看來,展廳里的每一件文物檔案、每一句烈士語錄,都是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真實寫照。“我們除了感恩和緬懷,更應該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魏思安和同學來到紀念館參觀,她告訴記者,之前觀看話劇《雨花臺》時,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惲代英烈士。展廳內全新設計一處名為“未來之夢”的空間,讓她對惲代英探索革命道路的艱辛歷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這個如同小型放映室的幽暗空間里,循環播放的黑白影像將惲代英的人物形象和發人深省的話語交織疊映,配合長城、大樹、燭火等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為觀眾構建起與先烈對話的意境空間。
《未來之夢》是惲代英于1920年撰寫的一篇文章,文字中映射出他對救國救民道路的孜孜求索:“人無畏而求生,則必須犧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即為自利而利社會、利國家、利天下”……
魏思安一邊看一邊拿起筆,將屏幕上浮現的話語一句句地記在本子上。“每次讀起這些話語,都會感覺熱血沸騰。”
在一處運用場景復原再現的“老房子”前,南京市社科聯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仔細端詳著桌上的一份烈士證書,久久駐足。這處名為《半個世紀的等待》的場景,無聲地講述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1917年,17歲的許包野和葉雁蘋在家鄉結婚。3年后,許包野先后赴法、德等國留學,直到1931年才回到闊別11年的祖國。然而,他在家里只住了10天,還沒來得及享受家庭的歡愉,就匆匆趕往廈門,此后便杳無音信。
半個世紀過去了,在家等候丈夫歸來的葉雁蘋從青絲少婦變成了白發老人。黨史部門于1985年底查清了許包野的革命經歷:早在1935年,許包野就被秘密殺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事跡一直無人知曉。
“這次紀念館重新開展后內容更豐富了,從形式到展陳風貌更加莊嚴肅穆,所展現的雨花英烈精神更有震撼力。”葉南客說。
市食藥監局開展食品生產許可監督檢查工作
掃黑除惡進行時|中央掃黑除惡第6督導組在河南5市開展下沉督導
2018年南昌交管局擬招聘兩名文職人員公告
乘客不慎將隨身包落BRT上 兩司機幫忙找回
衡水市首屆中小學教育機器人大賽舉辦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陳正式開放
市政協委員專程回梅獻愛心 委托媒體轉交2萬元愛心款
吳城鄉2017年物資交流大會隆重開幕
居家養老新模式企業服務點對點
文登區領導檢查調度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工作
梁苑派出所案偵大隊民警 艱苦鏖戰打防犯罪碩果累累
阿里奧薩·朱瑞尼克鋼琴獨奏會在嘉興大劇院奏響
義工志愿者進社區開展公益宣傳 助力“雙創”
不垮一庫一壩 重慶為今年防汛抗旱定目標
婆婆乘車遺落現金 民警接力幫尋回
市建委主任馬成恩:高質量完成重點民生工程
戰高溫 冒酷暑 特警連續奮戰18小時為端午龍舟賽保駕護航
贛榆區編辦深入開展違規違紀問題專項督查
保健食品科普知識進社區進農村 指導老年人科學看待保健品
我市部分窗口單位細節之處仍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