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陽東田畔墟走出去的游子來說,回田畔老家過完年,一定不忘捎帶幾份家鄉的鹵牛肉和牛頭皮回城。他日在異鄉,當蒸鍋里熱氣騰騰的牛肉香溢出時,心頭那皺起的鄉愁也瞬間被熨貼撫平了。
讓不少人牽掛不已的牛頭皮,大都出自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牛頭皮攤檔,它坐落在田畔橋頭、紫荊樹下,檔口雖簡陋,人流卻常年絡繹不絕。自1975年來,攤檔老板黃振珍夫婦便扎根在此,為檔口命名“牛皮珍”,將這一道菜研究了40多年。由于食材鮮、味道美,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熟牛頭皮“專賣店”。
一個玻璃柜子,一張木臺板,幾張木桌和小凳,便是攤檔的全部組成部分。清晨5點,天色微亮,黃振珍夫婦便開始忙碌起來。為了讓食客們品嘗到口感最佳的菜肴,他們每天清早騎著摩托,披著晨曦前往離家12公里外的李祺路市場采購食材,熟練地做好清洗加工等工序,趕在早上8點前出攤售賣第一鍋熱氣騰騰的牛頭皮。
“食物的原材料決定了它的味道?!秉S振珍對選材格外講究,根據牛肉的紋路選材,牛的歲數在7至8歲肉質口感最佳。為了保證質量,他每天固定在市場的兩個商戶進貨,通常一天購入3至4個牛頭,周末和過節時則多拿一兩個。一個牛頭大約能做16斤牛頭皮,每天晚飯前便銷售一空。
廚房里的灶火旺了起來,砍肉拆骨,手工去毛,熬上一大鍋熱水,添柴煮肉一氣呵成,熬制三小時左右,一鍋噴香的牛頭皮擺上案板。黃振珍坦言,加工這道菜沒有太多秘訣,主要靠多年來根據顧客的意見不斷改進,加上數十年的經驗才有了今天的味道。水和火的控制要相輔相成,煮制過程中不添加任何佐料,去腥后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再配上獨制的辣椒醋,一道傳承40多年的風味就此制成。
原汁原味的牛頭皮綿軟中帶著韌勁,蘸上辣椒醋,吃上一口嚼一嚼,牛肉最本質的滋味與醬汁的酸辣味相互交融,唇齒留香,也令這道簡單的菜肴聲名遠揚。每到中午,從陽江市區以及周邊鄉鎮慕名而來的食客接踵而至,碰上節假日,小攤檔前時常排起長龍,甚至有人提前預定30多斤牛頭皮用來做酒席,市民對這道菜的喜愛可見一斑。
談及牛頭皮的歷史,黃振珍說,牛頭皮的吃法,早在民國時期便開始盛行。據《陽江縣志》記載,“建國后,根據山多、草原多、飼料多的特點,田畔發展養豬牛和‘三鳥’。”40多年前,黃振珍誤打誤撞入行售賣牛頭皮,一方面是因為牛肉行情好,更多的是因為牛頭便宜。“沒想到一賣就是半輩子。” 黃振珍笑呵呵地說,牛頭皮從當初每斤3元多賣到現在的40多元,小攤檔歷經鄉鎮變遷,幾乎見證了小鎮三代人的成長。
把一種味道記掛在心頭,是件幸福之事。時至今日,對于離家的游子而言,歸家時少不了來碗熱乎乎的牛腩面和一小碟牛頭皮,把舌尖的美味和鄉愁一起嚼碎吃進肚里。40多年來,黃振珍靠著小小的檔口供出了三個大學生,也在城里買房安了家,日子越過越好。而今,村里黃牛養殖業也逐步發展壯大,田畔小黃牛已被打造成當地的產業名片,帶動那龍鎮乃至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讓越來越多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權威訪談 推動我市海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友誼縣開展新修定的《宗教事務條例》宣傳活動
節后南京工地“復工”一律先過“揚塵防治”關
提醒!武進城區改造,260、283路公交臨時調整
[住建委]志愿服務隊走進老舊小區 排查房屋安全隱患
陽東區:田畔牛頭皮,舌尖上的美味
李國壽調研品源公司轉型發展
利州區開展安全排查督促農戶“安全用氣”
周口供電公司城區計劃停電公告
唐山:路北外語實小翰林校區開展“迎國慶”教育活動
圣農集團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市統計局召開全市統計局長會議
湘潭發布總河長4號令 全面開展河長巡河行動
【今日關注】晉城:短時不便,為的是長久的方便
【視頻】這位76歲老人不簡單!樂而不疲做簸箕
愛輝區召開區安委會第五次會議暨中秋國慶期間安全生產工作會議
張祥安:明確重點 提質提速 加強協調 嚴肅紀律 確保重點工程項目快推進快竣工快見效
朝天啟動兩河口現代農業園區綜合建設
石斛種樹上 青蟹傍上“網” 新模式助推甬城建設農業強市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部署安全生產和汛期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