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張東偉 岳蔚敏報道 春節臨近,古城開封處處呈現出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對開封人來說,過春節哪能少得了年畫?據記載,從北宋起,年畫就成為百姓必不可少的年貨。而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憑借考究的工序和精湛的技藝,被稱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為了進一步提升年畫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弘揚傳統文化,從今日起,《汴梁晚報》開始推出《任鶴林講開封年畫里的故事》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本報此次推出《任鶴林講開封年畫里的故事》系列報道,就是為了貫徹總書記指示精神,實施非遺記錄工程,全面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就讓我們跟隨任鶴林先生一起穿越時光隧道,聽他給我們講講那些木版年畫里的動人故事!
今年年近70歲的任鶴林先生,是河南木版年畫界集研究與創作于一身的藝術家。他擁有最全的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史料及實物,掌握最嫻熟的繪畫、雕刻、印刷等木版年畫傳統技藝,尤其是對木版年畫的源流發展作了細致深入的研究,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在堅守木版年畫藝術的40多年里,他收集了各個時代共500幅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復刻了300幅,創辦了開封木版年畫博物館。2017年,任鶴林入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在《任鶴林講開封年畫里的故事》系列報道中,本報記者將完整記錄整理任鶴林先生對木版年畫內涵故事的講述,還原年畫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并通過對木版年畫藝術價值的分析、普及,加深受眾對木版年畫的認知,提升大眾對年畫的鑒賞能力,擴大木版年畫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以全面提升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推動我市非遺產業化進程。
開封日報報業集團《汴梁晚報》多年來一直扎根腳下的文化沃土,以弘揚地方文化為己任,文化報道精彩不斷。在融媒體發展的新時代,本報將精心打造“紙媒+新媒體”同步呈現的方式:報紙刊發的同時,也將在汴梁晚報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同步推送,讓讀者全方位了解木版年畫所負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歡迎廣大讀者持續關注。
任鶴林講開封年畫里的故事系列報道之一
二十三祭灶官
全媒體記者 岳蔚敏
年畫故事
“二十三,祭灶官。今天正好是臘月二十三,咱開篇就說說跟祭灶有關的年畫故事。”開封木版年畫博物館館長任鶴林說。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晚上,都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也就是灶君。灶王爺被玉皇大帝封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之初,只是一位級別最低、僅管下界煙火之事的小神。自晉代以后,又增司察人間善惡之職,成為一位可直通天庭、能下情上達、最接地氣的正神。至清代,百姓家家戶戶皆設有灶王神位,并奉其為“一家之主”,俗稱灶王爺。隨著祭灶習俗日盛,灶畫歷經宋、元、明、清數代藝匠的不斷改進,已成為新春佳節中原一帶乃至國人祭神必貼的神祇之一。
關于灶王爺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今天就說一個最流行的。灶王爺原來是一個富家子弟,姓張名禪(一說張單),娶丁香為妻后,生活十分美滿。誰知沒過幾年,張禪喜新厭舊,硬把自己賢惠能干的妻子休了,又娶了一個好吃懶做的老婆。后來,張家突遭大火,把偌大的家業燒得精光,張禪也被燒成瞎子,從此以乞討為生。一日,他來到一戶人家門前討飯,好心的女主人見他可憐,便把他請到家中,做了好菜好飯招待他。張禪從飯菜里吃出一根長頭發,才發覺這位女主人竟是自己休了的前妻,于是羞愧難當。后來,玉皇大帝得知此事,覺得他有羞愧之心,便封他為主管人間煙火的灶君,讓他司察人間的功德善惡,并在每年臘月二十三回天庭匯報人間的實情。
祭祀時,先將“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貼在灶王爺像的兩側,用來提醒灶王爺多為百姓說好話、辦實事。至于供品糖瓜,是取其又甜又黏的特點,用來糊住他的嘴。當他嘗到糖瓜的甜味時,就要多說好話;如果他想打小報告說壞話時,就讓糖瓜黏住他的嘴,讓他想說也張不開嘴。
咱開封流傳著“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謠。還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女人是不能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一般都是在晚上進行。男主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放鞭炮,并供上灶糖、糖瓜等物品,然后懷抱公雞跪在灶王爺像前。有的人讓孩子抱著雞跪于大人之后。據說,公雞是灶王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這天公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焚燒香裱后,家里的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執酒澆公雞的頭。若公雞的頭來回搖擺并發出“撲棱棱”的聲響,說明灶王爺已經領情。若公雞的頭紋絲不動,還需要再澆酒。
任鶴林說,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要特別為灶王爺坐騎撒馬料,需從灶臺前一直撒到灶房門外。儀式完成后,人們將供了一年的灶王爺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送神上天”。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黏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以期新的一年灶王爺能帶來上天的祝福和吉祥。
灶畫賞析
“開封灶畫式樣不下30種,有一灶婆的單奶灶,有兩灶婆的雙奶灶,還有金錢灶、三星灶、五福灶、狀元灶、門神灶、財神灶、招財童子灶、利市仙官灶等。”任鶴林說。他還說,大幅灶畫內容豐富,人物有20余位,人們將對來年所有美好期盼全部融入一幅畫。灶畫頂端多繪刻雙龍戲珠框邊,框內所套印的“二十四節氣表”就是舊時城鄉民眾的簡易掛歷。將畫貼在灶房鍋臺正方的神龕上,一家人一日三餐時抬頭可見,時時提醒不誤農時,適時安排農業生產。
灶畫畫幅兩邊多分刻八仙人物或插有四季花卉的古瓶,寓意四季平安。下面主圖第一層刻有送子觀音菩薩、善財童子、韋陀和護法神等。第二層最顯著的位置正中上懸“灶君府”牌匾,灶王、灶婆端坐于置有香爐的神案前,兩邊刻有民婦蒸饅頭、包餃子和燒火做飯的場景。最下層不僅有搖錢樹,還有摞滿閃閃發光寶珠的聚寶盆及一雞、一狗。天上人間事可謂應有盡有,無所不包。家境殷實者選購人物眾多、套色華麗的大幅灶畫,即“三棚灶”(行語)。而兩棚小幅灶畫則是普通百姓貼用居多的大宗貨。灶畫儼然就是一幅天人合一、人神和諧共處的寫照。
任鶴林說,為適應民眾的各種心理需求和不同地域的審美習俗,還印有專供山東魯西南民眾貼用的“藍袍灶(行語綠為藍)”,稱“東路貨”。還有專供有喪事的人家中貼用的“孝灶”(不印丹紅)。從眾多灶畫上鐫刻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奏去人間事,帶來天上春”的吉語中不難看出,伴隨著朝代的更迭,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雖歷經磨難,但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豐富多彩的灶畫就是最好的見證。
公示了!貴州將新建一條設計時速為250km/h的鐵路
市領導赴市中區資中縣檢查汛期安全: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將財產物資轉移至安全地帶
懷化市脫貧攻堅有關信訪及輿情應對處置和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會議召開
市工商局加強商業秘密保護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h公安局圓滿完成中招安保工作
晚報今日起隆重推出《任鶴林講開封年畫里的故事》系列報道綿延千年,年畫里的故事講給您聽
又是就業季 聽聽用人單位想要什么樣的大學生?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開展整治遠光燈直播 邀請省市多家媒體及志愿者現場體驗
關于印發《長治市司法局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施方案》的通知
不忘初心促發展 履職盡責譜新篇——在新起點上再創工商聯工作新局面
我市部署市場標準化建設工作
國網天津寧河公司濱玉公路改建工程電力線項目現場素描
簽約家庭醫生 需要交費嗎?
土地入社 企業入園——信陽鎮強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西出陽關有故人” 大型采訪啟動
我市去年進出口總額達65.62億元
“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環渤海區域集中采風活動啟動
孟海鎮:文化墻抒寫正能量
開展多形式愛心活動 幫扶貧困母親
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打造智能科技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