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慶區政務服務中心建立評價和監督機制,規范工作流程,改善服務質量。
●南充新聞網記者 李然/文 張力/圖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改革不僅決定了發展的效率和質量,而且貫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市委將改革創新作為“三場突圍戰”之一,列為“果州十二問”的第六問,再一次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今年上半年,我市圍繞建設成渝第二城總體目標,深入實施“155發展戰略”,做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深化改革營造發展環境
“以前辦稅,要來回跑好幾個部門,還得抽號、排隊,費時費力。現在只要動動手指頭,在網上就可以辦稅,十分方便。”今年6月,家住蓬安縣河舒鎮的陳女士,在當地稅務部門辦完業務后,不禁豎起大拇指,為該部門優質的政務服務點贊。
打不完的電話、蓋不盡的公章,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從引進到落地,沒有兩三個月時間,各種手續證照根本辦不完,這曾是蓬安縣群眾和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的真實寫照。為改變這一現狀,2018年初,蓬安縣“刀刃”向內,不斷進行自我改革,在全縣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工作法,進一步精簡辦事環節、優化辦事流程、整合受理窗口,讓群眾、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次”工作法,就是通過優化辦理流程、整合政務資源、融合線上線下、借助新興手段等方式,實現群眾和企業(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到政府辦理“一件事情”,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情況下,從受理申請到作出辦理決定、形成辦理結果全過程,只需一次上門或“零”上門。
蓬安縣車管所把機動車注冊登記、轉移登記、駕駛證換證、駕駛證審驗等14項業務納入“最多跑一次”業務受理范圍;蓬安縣二手房交易中心推行“一窗受理、集成辦理”工作機制,交易雙方只需把有關材料交到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即可坐等結果;蓬安縣食藥監局在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基礎上,實行上門為“三小”經營戶辦理食品銷售備案證和食品攤販登記卡,讓群眾“一次都不跑”。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今年以來,我市以“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為契機,結合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研究制定《關于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改革探索實踐為成渝第二城建設增添動力活力的通知》,著力推動全社會形成關注改革、開拓創新、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在“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我市實行“命題式作文”,將“南充改革創新怎么搞”這一“果州之問”作為“必答題”,將改革開放助推大城崛起作為“必選項”,積極為成渝第二城貢獻改革智慧、凝聚改革力量、開創改革新局。同時,組織動員各級各部門,聚焦國省改革試點項目、聚焦重大優勢項目、聚焦群眾身邊的“小事”、聚焦落地落實,大抓體制機制創新,開拓治南興南“新路子”。堅持改革的人民立場和利民的價值追求,在制定任務、出臺方案、督察評估等各個環節,始終把人民需求作為改革“第一信號”,始終把人民力量作為改革“第一要素”,始終把人民滿意作為改革“第一標準”,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改革的征程中,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作保障,讓改革的基礎更加牢靠。
緊扣省委年度改革目標,緊密結合南充實際,提出“五化”改革要求,細化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落實臺賬,使改革工作更加有章可循,為順利推進2018年度改革工作提供施工圖、任務書和時間表。在具體實施中,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實踐導向“三個導向”定思路;突出全力對接專項方案、全力推進規劃實施、全力抓好方案落實、全力加強改革試點、全力突破重大改革“五個全力”定目標,突出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等“九件大事”定重點,改革謀劃更加務實;對經濟體制改革等9大領域分門別類明確主攻方向、確定改革路徑、細化改革舉措,改革步伐更加穩健。
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五察并舉”督察機制,推動改革高質高效運行,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督察工作的實施意見》,實行市委改革辦“月月督察”,同時將落實中央改革大政方針、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市委重點改革工作,納入黨委巡察、黨政重點工作督察、人大常委會專題視察、政協民主監督,形成“五察并舉”抓落實格局;在全省率先開展“微改革”行動,出臺《關于強化基層探索創新切實抓好“微改革”項目的通知》,組織動員全市各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群眾,立足本地本部門本行業(領域),主動創新體制機制,每年分別創新推出一批“微改革”項目,有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切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發展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以富有創造性的改革設計、富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富有實效性的改革成績,增強改革穿透力,提升群眾獲得感。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實施“微改革”項目103個,6項改革經驗被省委改革辦推廣。
順慶區歐香小鎮內vr項目將vr技術融于日常生活。
創新驅動激活發展活力
在今年5月舉行的2017年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市12項科研成果榮獲2017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科研成果涉及工業、農業、醫療衛生、生命科學等領域,獲獎質量與數量,均創我市歷史新高,呈跨越式提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創新創業工作躋身全省前列的目標定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市有序推進科技園區建設,啟動創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推進四川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深入實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年建設行動計劃”,核心區“三心五園一帶”建設推進順利,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有效提升了示范區、激活了輻射區。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南充雙創中心(西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南充高新孵化園二期已完成裝修工程,正積極組織南部中小企業孵化園、億聯置業參加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眾創空間備案工作;完成了首批市級重點實驗室布局工作,出臺《南充市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南充市重點實驗室評審工作指引》等規范性文件,通過專家評審、現場考察、綜合評議、結果公示等環節,全市首批1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布局工作現已全面完成;培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多部門聯合組織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南充蠶桑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評估工作。
積極培育科技型企業,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通知要求,制定了《南充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評價和管理工作進行規范,持續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目前共注冊企業650戶,參評企業534戶,入庫企業508戶;開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培訓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組織30戶科技型企業申報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接稅務部門,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兌現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一次性財政資金獎勵。
加快科技與金融融合,建設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特色試點城市,通過深化市級財政科技專項改革,配合市金融辦出臺實施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吸引市外資本到我市設立創業投資機構、啟動科技保險工作等措施,促進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有效對接,助推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在四川天府銀行掛牌成立科技支行,通過股權質押、債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多種擔保方式,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印發《南充市科技貸款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對取得銀行科技貸款的企業,以財政后補助方式提供貸款貼息;先后組織2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參加“第六屆中國(西部)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推進會”,推介高新技術融資項目、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共對接簽約項目5項。
強化知識產權運用保護,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制定印發了《南充市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方案》;實施南充市專利倍增“奔涌計劃”,圍繞計劃“六個工程”,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壓實工作責任,充分發揮南充12330知識產權維權熱線作用,強化專利執法,使我市專利工作主要指標保持川東北地區首位,進入全省前列,1月至5月,全市申請量達88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13件;專利授權量643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穩步增長。
充分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牽頭制定出臺了《“嘉英薈·雙創行動計劃”2018年實施方案》,以“大城崛起、創響南充”為主題,針對創業“新四軍”(高層次人才、科技人才、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安排部署了21個大型賽事活動;開展科技創新宣傳活動,通過展覽展示,廣泛宣傳科技法律法規、創新創業政策。嚴格科技項目監督管理,爭引國省科技項目,開展市級財政科技專項改革,先后制定出臺《南充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南充市科技計劃項目評審辦法》和《南充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工作規范》,對科技項目管理工作進行制度規范;開展項目驗收檢查,對近年來100萬元以下的項目進行了驗收,對2017年市本級立項金額在20萬元以上的科技項目,進行項目實施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監督檢查,提升科技項目實施質量。
改革創新釋放發展紅利
日前,閬中張飛牛肉公司實施技術改造,打造起智能中央廚房。將出鍋后的高溫產品推入設備,在15分鐘內將高溫產品降溫至工藝所需的要求后,再進入8至10℃的萬級凈化車間,縮短了在自然狀態下的冷卻時間,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使產品品質得到更好保障。閬中張飛牛肉的例子,就是勇于改革創新、實施技術改造帶來的紅利。
今年以來,我市全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實施“千億百家計劃”和“四個一工程”,重點培育汽車汽配、絲紡服裝、油氣化工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制定2018年三大千億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確立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等龍頭骨干企業200家,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編制出臺《南充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鑫達二期、三環六七期、吉利二期、比速汽車等重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今年1至6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26.5億元,同比增長22.3%;強化智能制造運用,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開展萬家企業上云培訓,支持企業運用智能制造生產模式,建成數字化、智能化工廠(車間)制造企業86家,九天真空成為首家入圍“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改革路上,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激發了創新活力。
優化產業布局,堅持“一園一主業,一園一特色”,按照《南充市“十三五”園區優化發展規劃》,突出主導產業,注重錯位發展,推進同業聚集,2018年上半年園區新入駐企業43戶,新投產企業27戶;加快園區建設,啟動順慶區節能環保產業園、南部縣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營山縣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高坪區軍民融合示范產業園、西充縣軍民融合精密制造產業園、川東北農產品精深加工園等特色園區建設,2018年上半年園區完成投資100.3億元,面積達到107.1平方公里;促進上檔升級,建成省級經開區3個、省級“51025”園區4個,嘉陵、西充工業集中區成功創建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南部縣成功入選省級第二批工業強縣示范縣,閬中經開區小微企業孵化園列入第六批省級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順慶瀠華高新技術產業園申報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答辯,高坪航空港工業集中區申報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營山工業集中區申報省特色產業基地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開展散亂污排查整治,制定并下發《南充市“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方案》,成立7個督查組,分赴各縣(市、區)開展拉網式排查,摸排出“散亂污”企業4232戶,逐一建立“散亂污”企業分類處置臺賬,分類采取關停整治、取締等方式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改力度;組織開展地條鋼排查工作,繼續鞏固清理成果,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露頭就打;督促企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完成吉利汽車、兆慶機械、中鹽銀港等3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治理工作,開展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完成全市258座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安裝和149座雙層油罐防滲改造工作;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1至6月,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71億元,同比增長22.8%。
此外,我市創新工業扶貧模式,努力提升工業產業扶貧成效,認真研究制定了《南充市工業產業扶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重點工作、進度安排,將2018年工業產業扶貧工作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9縣(市、區)及相關業務科室;創新扶貧方式,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貧困村建車間、種養殖基地,順成紡織、長榮絲綢等企業,紛紛將工廠、車間搬至貧困村,投資近千萬元辦“扶貧車間”,開“鄉村工廠”,組織多家企業在貧困村建基地7000余畝,凸酒酒業、銀海絲綢等企業與貧困村建立產銷合作關系,以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高粱、蠶繭,調動了貧困群眾參與產業扶貧的積極性,企業和農戶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促進了貧困人口增收。
在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的刺激下,今年1至6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5%,分別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3.8個、2.5個百分點,列全省第5位;完成工業投資107.13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較一季度提升6.9個百分點;完成技改投資66.64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較一季度提升12.2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5.2億元,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
東部新城戰略規劃專家咨詢會召開
濟南市民點贊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裝的是電梯,暖的是人心!”
武漢大學生來黃石支教
喜訊:洪湖小伙呂凡普斬獲亞運會賽艇金牌!
共論時代變革 共謀橫琴發展 第四屆中國改革橫琴論壇成功舉辦
勇涉改革深水區 創新發展贏未來
上半年全球車市漲聲一片 中國增幅達到5.6%
理財平臺頻“爆雷” 專家教你如何選
4月10日牡丹花情預報:市中心牡丹園處于盛花期
我市政銀保企對接尋求共贏之策
大批珍寶來連你看不看
安岳檸檬品牌價值再創佳績
烏當區實施“三大工程”打造“健康烏當”
中央網信辦聯合五部門開展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
太堵了 泰山北路市醫院門口以后這樣走
郊區著力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到基層
雨后忙碌的社區干部
懷柔區“1+3”發展模式開創新局面 打造宜業宜居新典范
江北水廠今晚到28日凌晨停產 小金口三棟惠環水壓偏低
堅持創新驅動 跑出常州創新“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