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電動自行車火災高發勢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浙江省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印發<浙江省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委辦〔2018〕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標
全面排查整治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維修改裝和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不合格電動自行車行為,大力規范維修改裝行為,重點推動建設一批集中停放場所及充電設施,強化日常消防管理,廣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力爭通過綜合治理,實現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明顯提升,電動自行車使用管理明顯規范,電動自行車亡人火災事故明顯減少。
組織機構
市安委會成立由市安監局、市公安局、市經信委、市建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物價局)、市電力局、市消防支隊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負責掌握并定期通報各地區進展情況,組織開展督查檢查,研究協調綜合治理有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消防支隊,并具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地要相應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定期分析研判,實施統一指揮調度,確保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治理重點
(一)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
不按標準或者降低標準生產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充電器等配件。生產假冒偽劣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充電器等配件。
(二)電動自行車流通銷售
銷售無合格證、偽造、冒用認證證書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充電器等配件。銷售無廠名、廠址等不合格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充電器等配件。
(三)電動自行車維修改裝
私自改裝和拆卸原廠配件,私自拆除限速器等關鍵性組件。私自更換大功率蓄電池。
(四)電動自行車使用管理
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建筑首層門廳、樓梯間、共用走道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內公共區域,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電動自行車蓄電池、充電器老化或破損,充電線路亂拉亂接,充電設施安裝不規范。未落實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安全保障措施。騎行違法改裝的電動自行車。
工作措施
(一)完善法規標準
研究制定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規劃建設標準;提請本級政府出臺加強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維修改裝和使用管理的規定,并結合實際制定過渡期管理政策,積極穩妥有序淘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落實國家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政策,督促共享單車企業限期清理回收共享電動自行車。
(二)規范停放充電
組織清理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違規停放、充電現象。鼓勵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設置集中停放場所和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故障報警等功能的智能充電控制設施。鼓勵引導企業單位、人員密集場所建立集中充電區,為員工提供免費充電服務,實現家里不充單位充、智能管理安全充。
(三)依法嚴格整治
嚴格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的監管,整頓維修改裝市場,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改裝電動自行車及配件行為。督促村(居)民委員會、建設管理單位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違規停放、充電且拒不及時清理的,依法嚴肅處理。對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的,依法追究事故責任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并依法倒查生產、銷售、改裝等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四)加強路面管控
嚴厲查處電動自行車闖紅燈、違法載人、占用機動車道行駛、逆向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嚴格管控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電動自行車涉及非法改裝的,一經發現,依據《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五)加強智慧管控
在集中停放場所推廣可視監測系統,在集中充電場所推廣智慧用電系統和可視監測系統,增設簡易滅火設施并加強日常巡查值守。鼓勵引導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家推廣應用智慧用電技術,安裝智能充電樁,實現對電動自行車的線路、充電器、電池等安全用電的實時智能監控。
(六)典型示范引領
從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源頭管控、消防安全管理責任、集中停放充電設施、火災技術防范和消防宣傳教育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的工作模式,建立一批整治示范點,通過示范點建設,以點帶面,推進治理工作有序開展。
(七)強化宣傳教育
廣泛運用各類媒體,宣傳違規生產、銷售、改裝和使用電動自行車的危害,曝光違法違規行為和典型火災事故。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和建設管理單位、物業服務企業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升居民逃生自救能力。
治理時間和步驟
2018年5月開始至2019年6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1 動員部署階段(2018年6月25日前)
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全面組織發動,廣泛開展宣傳。
2 集中整治階段(2018年6月至年底)
按照綜合治理工作要求,組織發動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維修改裝、使用管理等單位和個人自查,排查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停放、充電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各地、各有關部門對照綜合治理方案要求,組織開展檢查。各縣(市、區)安委會要結合日常檢查考核工作開展督查,市安委會將不定期開展常態化督導。
3 鞏固提升階段(2019年6月底前)
按照集中整治階段的方法和要求,對已整治的區域、地方開展整治“回頭看”,鞏固提升前期整治的效果。
職責分工
(一)縣(市、區)安委會是組織實施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統籌協調、組織部署,制定有關標準規定,明確相關部門職責,推動落實本地綜合治理各項工作。積極推動地方立法,杜絕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等現象,填補目前執法手段的空白。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使用管理方面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縣(市、區)安委會要鼓勵引導鎮(街道)、村居(社區)和社會單位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或設施。年內南湖區、秀洲區、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桐鄉市、海寧市各完成60處集中停放點建設,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45處集中停放點建設,嘉興港區完成35處集中停放點建設。
(三)市經信委負責《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的推廣宣貫。鼓勵生產企業為電動自行車投保火災責任險。探索建立產品追蹤系統,對車身、蓄電池、充電器等產品實施跟蹤。鼓勵、引導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提前按照新標準組織生產,積極穩妥有序淘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
(四)市發改委(市物價局)、嘉興電力局制定相關政策,支持企業建立電動自行車集中智能充電區。
(五)各級政府負有監管職責的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職能分工,負責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維修改裝、使用管理方面的監督檢查,督促落實綜合治理工作。對國家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政策做好宣傳,督促共享單車企業限期清理回收共享電動自行車。
市質監局依法負責電動自行車生產環節的產品質量監管,摸清底數、建立生產廠家花名冊,督促生產廠家出具產品質量承諾書,加大對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降低標準生產行為,嚴厲打擊生產假冒偽劣電動自行車及配件違法行為,嚴把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源頭關。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流通領域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產品質量監管,加大對電動自行車銷售企業、維修經營者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網絡銷售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產品質量監管,對監管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發布警示信息,嚴厲打擊銷售不合格、假冒偽劣和無廠名廠址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經營者非法改裝和拆卸原廠配件、更換大功率蓄電池、拆除限速器等關鍵性組件行為。
市建委依法負責指導、督促物業服務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做好住宅小區共用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指導、督促建設單位等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執行國家出臺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技術標準。
公安、消防、安監等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指導公安派出所、安監站、專職消防隊等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開展常態化安全檢查、經常性宣傳教育、形勢研判和火災案例的宣傳曝光;依法查處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違反電氣安全管理行為;指導督促對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區域與其他區域設置實體墻分隔;依法查處騎行違法改裝的電動自行車等行為;依法查處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動自行車及配件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村(居)民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加強住宅小區、樓院公共區域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檢查,及時勸阻和制止違法違規行為。勸阻和制止無效的,要立即向公安機關等主管部門報告。住宅小區建設管理單位和物業服務企業,定期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加強住宅小區、樓院公共區域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沒有建設管理單位或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住宅小區、樓院,由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協調和組織業主明確安全管理主體單位,確定管理人員,落實管理責任。
2017年桑植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0天
本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市直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的通知
蚌埠市教育系統第六批掛職交流干部赴上海掛職
崇左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暨機關黨組學習中心組召開2018年第一季度專題學習會
我市在限定區域禁放孔明燈煙花爆竹
不光是馬路上!嘉興要更大范圍“圍剿”這種車子
西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到我市學習考察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工作
將幫扶特困殘疾人和資助敬老院
中草藥進校園 傳承國粹精髓——嘉善縣陶莊中學打造“中草藥科普園”
柳依社區團支部開展“五四”青年節主題團日活動
云南省舉行2018年度入伍新兵出征儀式
勇敢嘗試 爭取勝利——楊浦定海成功舉辦特奧運動會
咸水沽法庭積極擔當作為 妥善調解定紛止爭
潛逃回家當送餐員“避難” 最后還是被警方找到
烈日下的文明禮遇
首屆“駱賓王”兒童詩歌大賽入圍名單出爐 本月22日將現場作詩決出贏家
莆田市人民政府關于城廂區2018年度第三批次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通知
黃巖區省級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數連續三年居全市第一
“愛琴海杯”集體舞大賽圓滿收官
桃源縣堯河完小:多招齊下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