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福
近日,筆者去一位朋友家中走訪。中午吃飯時,朋友把年過七旬的老父親請上上座,一邊為父親倒酒,一邊為父親夾菜。飯后,朋友相告,雖然父親年事已高,但無論是飯桌上,還是其它方面,他都恭敬地對待,目的就是要讓老人在家中有“存在感”。筆者不禁為朋友的這種做法叫好。
眾所周知,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動作遲緩、記憶力衰退、身體狀況下降,等等,這些現象往往容易引起晚輩們的嫌棄。于是,在家中,有的子女便開始慢慢地怠慢老人,甚至謾罵、虐待老人。一些老人也往往為了不讓子女生氣而忍氣吞聲,不但平時話少了,而且性格也變得孤僻了。加之,一些子女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滿足老人的吃穿用度就行了,其它方面無所謂。于是,一些老人慢慢地在家中失去了“存在感”,吃飯躲在房間里一個人吃,飯后不是宅在房間里看電視,就是躺在床上睡大覺,平時幾乎和子女無溝通、無交流。時間久了,老人臉上無笑容,整天郁郁寡歡。
其實,老人更需要“存在感”。作為子女,應時時處處善待老人,比如吃飯時請老人坐上座;家中大小事情,請老人一起坐下來商量,一起做決定;經常帶老人四處走走,經常給老人買點禮物,等等。只有時時處處都想老人所想,讓老人常“露面”、常“做主”,老人就會無形中感覺自身的存在價值,這樣也就有了“存在感”。而老人在家中感覺有了“存在感”,就自然會心情愉悅,笑容滿面,開開心心,就會有一種親情感、溫暖感和自豪感,就會覺得子女還是十分孝順的,還是把他當作“有用之人”看待。老人是很看重“存在感”的。
筆者以為,作為晚輩,不妨從“請老人坐上座”開始,關心、體貼老人,讓老人無時不刻地感受到子女給予的親情、和諧和溫暖,讓老人有一種“存在感”,從而安享晚年,頤養天年。筆者認為,這應是我們為人子女基本的職責和義務,也正是老年人所期盼的。
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泰州市關于2018年公交出行周活動方案》的通知
寧津:圍繞優勢產業按需引才
3000余個便民服務站服務"三農"
加強溝通交流 推進合作共贏,馬勝利副主任帶隊拜訪成飛公司
工地上挖出一個鐵疙瘩確定為侵華日軍留下的航空彈,現已妥善處置
讓老人擁有“存在感”
陳偉明主持召開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
安全大禮包 校園送平安
市委宣傳部舉辦“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讀書教育活動知識講座
臨沂一井蓋下沉成深坑已劃傷多車 司機到這要留神
臺州市引水工程節后首爆告捷
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榮獲全省衛生計生工作先進集體
我市三次產業用電量首次同時出現15%以上高速增長
保級形勢仍未好轉 留給建業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地道積水 多車被困司機獲救
開展快遞末端網點備案培訓
上林縣白圩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單位
國民體測合格率上升 興起全民健身熱潮
警方提示:商家須防范轉賬截圖被“偷梁換柱”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