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復退軍人之家,為復退軍人提供一個溫暖的家。這是去年底復退軍人和社工在惠城區河南岸復退軍人之家看報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記者鐘暢新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有什么困難都可以在‘家’傾訴,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到‘家’反映,自從有了‘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談起惠城區龍豐街道復退軍人之家,退伍軍人張日昇豎起大拇指說,這里就像一個溫暖的家,為復退軍人排憂解難,使得他們有所學、有所樂、有所訴、有所幫,增強了歸宿感和榮譽感。
惠州素來是一座具有雙擁革命傳統的城市,目前有近10萬名轉業復退軍人在惠民之州、惠軍之州的熱土上工作、學習、生活;現有重點優撫對象1.8萬人,每年安置轉業復退軍人1200余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做好轉業復退軍人的服務工作,創新建立復退軍人服務體系,由黨政領導掛鉤聯系復退軍人,為退伍老兵設立“復退軍人之家”,并引入社工進駐服務,讓老兵找到心靈的歸屬感,并為經濟困難退伍老兵暢通救助“綠色通道”。“十二五”期間,我市通過復退軍人之家先后為近4萬人(次)解決了生活、醫療困難、養老、子女讀書、住房等問題。
正是由于對復退軍人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惠州“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2007年以來,我市未發生復退軍人到省進京上訪的情況,省主要領導先后兩次批示要求推廣惠州經驗;市委主要領導要求繼續推進復退軍人服務工作“走在前列,當好標兵”。
搭建服務平臺
創新形式為退伍軍人營造“家”的溫暖
“我們對復退軍人不是管理,而是服務。”市民政局局長劉巧慧告訴記者,我市對復退軍人一直秉承服務理念,并不斷促進軍民感情深度融合。
2007年11月,惠城區龍豐街道在黃塘社區成立復退軍人之家,2017年改為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成為我市最早設立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的街道之一。該工作站建設初期便投入16萬元,用于購買乒乓球臺、腳踏機等健身器材以及大量學習書籍等,軟硬件設施基本完善。
據了解,通過搭建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我市創新形式,為廣大退伍軍人營造“家”的溫暖。“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對我們退伍老兵來說,是戰友們聯絡感情的場所,也是我們回憶部隊崢嶸歲月的精神家園。”被譽為龍豐街道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家長”的張日昇告訴記者,他每周至少兩次到龍豐街道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與老兵們一起聊天、打球、看書、下棋,生活豐富多彩。
張日昇告訴記者,龍豐街道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如今已成為街道與復退軍人溝通聯系的場所,也是復退軍人學習、娛樂的場所。近年來,該工作站每年組織復退軍人兩次到省內外參觀革命圣地,重溫革命歲月。此外,該站還定期為復退軍人開展免費體檢活動,并針對每位受檢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為他們提出個性化的保健指導方案。“值得驕傲的是,工作站已連續5年舉辦復退軍人春節文藝晚會。復退軍人自導自編自演節目,加強了大家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增進了大家的歸屬感和依托感。”
據了解,目前我市已搭建起四級復退軍人服務平臺,包括市服務中心1個,縣(區)服務中心7個,鎮(街、林場)服務工作站77個,村(社區)服務工作聯絡點1269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體系,做到“小事不出鎮,服務全方位”“有事早發現,服務在身邊,問題早解決”。
實施聯系戶制度
2049名黨政領導掛鉤聯系8038名復退軍人
惠州近10萬名轉業復退軍人中,有的通過自身努力獲得較好發展,但也有部分人存在生活、醫療、住房、就業、子女上學等困難和問題。
如何幫助廣大轉業復退軍人,給退役軍人更多的人文關懷?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市建立和完善了復退軍人服務體系,并制定“1+1+5”系列文件,創新建立黨政領導聯系戶制度,要求市、縣(區)、鎮(街)三級黨委領導聯系8戶、政府領導聯系5戶,機關單位主要領導分別聯系3戶復退軍人,通過定期聯系走訪、節日慰問等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對困難復退軍人“點對點”幫扶。
目前我市共有2049名黨政領導干部與8038戶轉業復退軍人建立了聯系,并按照“一班人負責,一竿子到底,一攬子解決”的原則,結對領導通過定期聯系走訪、節日慰問、對口幫扶等形式,了解困難復退軍人的生產生活情況,關心他們的冷暖安危,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起到了“聯系一戶、幫扶一戶、帶動一片、影響一片”的效果。
開設綠色通道
為貧困重病復退軍人送上“救命錢”
今年65歲、家住惠城區南壇南路的復退軍人方文輝不幸身患白血病,昂貴的醫療費用讓他原本貧困的一家雪上加霜。得知方文輝情況后,市、惠城區兩級民政部門立即為他開通了“綠色通道”,送上了臨時救助款。經過4次住院治療,方文輝花費醫療費用79萬多元,而通過醫保報銷、大病救助、綠色通道等多種渠道報銷減免40多萬元,超過總醫療費用的一半。
所謂“綠色通道”,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先給錢,后補程序”的救助模式,由基層民政部門先行墊付救助資金,為身患重病的復退軍人第一時間送去“救命錢”,后補辦相關手續。2010年12月1日起,我市還正式啟動了優撫對象住院醫療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工作,復退軍人經過“一站式”結算后仍有困難的還可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助,獲得更多幫助。
為讓復退軍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我市在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出臺了系列解困幫扶措施,近5年來累計投入9130多萬元,為解決復退軍人在生活、醫療、社保、住房、子女讀書和交通等六個方面的困難提供了有力支持。
支持老兵創業
使創業致富成為廣大復退軍人自覺行為
在惠州黨委政府關懷下,不少老兵自力更生,自主創業,其中還不乏在創業成功后,積極幫助戰友、回報社會的復退軍人,一級傷殘軍人李愛民便是其中一位。
1979年,李愛民在戰爭中為營救戰友而不幸被地雷炸傷雙眼,失去光明。1983年,部隊決定讓李愛民退伍復員,到廣東省榮譽軍人康復醫院療養。“如果我待在這個醫院,有護理員照顧,什么事情可以不做,但我就成了一個真正的 ‘廢人’,那樣還有什么意義?”李愛民說,于是他只在該醫院住了一晚上便離開了。
回到家鄉,經過一段時間的身體恢復,李愛民和小舅子從收廢品的生意做起,后來又應聘當起了采購員。經過一番開拓和創業,他已創辦和經營了多家民營企業,如惠州市裕隆工貿有限公司、惠州市銀桂實業有限公司等,涉及制衣、五金、房地產、生豬屠宰等多個行業,現有員工100多人,累計納稅超億元。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剛創辦制衣廠的時候,不少人還對盲人做生意持懷疑的態度。”李愛民告訴記者,創辦制衣廠時,他拿出了部隊安置費8000元和省吃儉用的積蓄投入工廠建設。然而,這些錢仍不足以撐起一個工廠。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積極協調下,銀行給他發放了30萬元的貸款,成功解決了建廠初期的資金問題。
在事業獲得成功的同時,李愛民積極反哺社會,熱衷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李愛民已總共向社會捐助約2700萬元。
據了解,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在各級復退軍人之家購置了科普書籍,發動社會在資金、信息、技術、就業等方面為創業復退軍人提供幫扶,幫助復退軍人解決了創業啟動資金,使自強不息、創業致富成為我市廣大復退軍人的自覺行為。
對話
凝聚做好服務復退軍人合力
在服務復退軍人方面惠州有何經驗,如何能“走在前列,當好標兵”?在新形勢下,惠州將如何做好復退軍人服務工作?帶著這些問題,《惠州日報》記者采訪了市民政局復員退伍軍人工作科科長、市復員退伍軍人服務中心主任劉惠雄。
記者:惠州把退役軍人“聚”起來,這其中原因何在?
劉惠雄:我們認為,復退軍人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復退軍人經過人民軍隊嚴格訓練和忠誠教育,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是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和諧,參與搶險救災的重要力量。
惠州通過建立復退軍人之家、復退軍人服務工作站,將“散”的退役軍人聚起來;將“散”的意見、建議、抱怨、牢騷,甚至是不滿匯聚起來,通過我們的“家”匯聚了和氣,凝聚了正氣。總而言之,是“聚”了正面能量,“散”了負面情緒。
記者:總結這些年我市服務復退軍人的工作實踐,您認為新形勢下應如何做好復退軍人服務工作?
劉惠雄:做好新形勢下復退軍人服務工作,關鍵要突出四個字:一是突出一個“情”字。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對退役軍人在情感上貼近、工作上親近、生活上幫扶。二是突出一個“實”字。要舍得投入,實打實建好“服務中心”、用好“服務中心”,一件一件地解決退役人員的實際困難。三是突出一個“度”字。對于退役軍人的利益訴求,要把握好政策尺度,對合理的要及時予以解決;對超出政策、法律范圍或不切實際的訴求,不能亂開口子。四是突出一個“合”字。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發揮黨委、政府、軍分區、“兩新”組織、復退軍人等各方面的優勢和作用,著力構建黨政主導、軍地互動、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凝聚形成新形勢下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的合力。
記者游璇鈺 實習生陳曉蓓
市委督查室來新城區就全市軍民融合工作發展進行體驗式督查
大型商業綜合體入駐馬群保障房片區
青川縣打造“特色小城鎮”沐浴“生態縣城”
芙蓉區食藥監局局長趙小午到東屯渡街道檢查食品安全工作
宜秀區政協三屆二次會議召集人會議舉行
惠州服務復退軍人工作成我省標兵
柘榮:今年建設3個停車場
菲最新民調杜特爾特信任度為65% 總統府表感謝
蘇州市打造非公企工會改革“蘇州模式”
樂至舉行綜合應急演練 全面檢驗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省質監局楊親鵬副局長來邵調研 打火機行業發展
中心城區環境衛生和出店經營整治再通報 看看誰又上榜了!
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開啟“互聯網+”模式
鄖陽區王德明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
寶安區石巖迅速鋪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
本市舉辦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
重磅研究!人類在太空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
順手牽“機”,商販變囚犯;盜賊重操舊業,車主大意失車......
市科技局黨委召開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咱宿遷10月份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采測分離工作順利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