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到2017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昨天迎來22周歲的“生日”。作為國際田聯認證的路跑金標賽事,“上馬”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成為上海靚麗的城市名片。22年,已經步入成年的上馬成熟了嗎?3個數字,足以說明問題。
“94%”完賽率顯示水平提升
“之前連續跑了3年‘半馬’,這次上馬改革,我決定嘗試一次‘全馬’。”滬上銀行職員劉愷以4小時25分完賽,興奮異常。
昨天,以上馬作為自己“首馬”的跑者,或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這主要源于上馬今年的改革舉措——首次取消半程項目,全程名額從去年的2萬人擴容到2.8萬人。全馬名額多了,會不會有許多第一次跑全馬的參賽者無法完成比賽?昨天上馬組委會給出答案:全馬選手完賽率達到94%。
“上馬”每年的完賽率均領先全國,但94%足以讓人驚訝。就在兩年前,1.5萬人參加上馬全馬項目,完賽率約89.4%。全馬人數翻了近一番,完賽率卻只增不減,表明參賽選手的態度、水平明顯提升。
今年上馬全程項目的中簽率約為三成,上馬門票的搶手程度絲毫沒有下降。這些都證明,上海的業余馬拉松整體水平每年都有大幅提高。國家青年中長跑隊主教練李國強說,如今上海的業余跑者已不滿足于跑起來,而是渴望跑得更好、更專業。賽后,許多完賽跑者還在交流“跑經”。
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瑾認為,從“上馬”品牌的整體成長到上馬系列賽的枝椏日豐,再到跑友們的“日趨嚴肅和專業”,多種因素匯聚在一起,便有了上馬進入“全馬時代”的不俗成績單。
“4公里”優化賽段促成佳績
“今天我們團好多人PB(創造個人最佳)了!”滬上Yea跑團團長施葉在賽后第一時間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天氣幫忙”——溫度、濕度都非常有利于選手創造佳績,但施葉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賽道更容易跑了!”
世界大滿貫之一的柏林馬拉松,被稱為“為紀錄而生”。屢屢創造佳績的原因,就在于那里的賽道平坦筆直。上馬一直在想辦法,借鑒“柏馬”長處。
今年,組委會把賽道調整到更適合全馬跑者的路線,新增黃浦濱江賽段的同時,把原來徐匯濱江賽段進行調整,還取消了后半程爬升兩次上橋的路線設置,減少后半程的折返。本屆上馬優化過的賽道總長約為4公里,就是這精心設計、反復論證的“4公里”,幫助更多跑者創造個人最佳成績。
“1分鐘”里提供救援帶來安心
從運動員倒地,到急救人員上前查看和救治,全部過程僅僅發生在1分鐘之內。這是昨天出現在上馬賽道的驚心動魄一幕。
陸樂率領的“第一反應”救援志愿者團隊今年第5年執行上馬保障任務,他們的急救志愿者2013年只有50人,今年已達445名,占上馬醫護人員、醫療志愿者人數的約一半。“2016年上馬,我們創造了超越東京馬拉松的救援效率:從運動員倒地到獲得CPR(心肺復蘇術)的平均時間為0.68分鐘;現場CPR的平均持續時間是4.80分鐘;現場AED(心臟除顫儀)的平均到達時間為2.06分鐘。”陸樂說,今年的目標,就是更快。
醫療急救,是上馬逐年提升服務保障質量的一個縮影。賽前,賽事推出急救跑者技能培訓班,提供250個免費學習名額;上海氣象部門賽前為“上馬”度身定做精細化天氣預報,從起點到終點以每十公里為基準發布氣象數據,幫助選手提前做好準備。
賽中,上馬增加移動廁所、海綿塊、飲用水、運動飲料、補給站、小食品和志愿者的數量。從15公里開始,設立8個能量補給點,向跑者提供香蕉、番茄、能量棒、蛋糕、巧克力等補給品。選手在后半程容易產生腿部肌肉僵硬、抽筋,組委會在相關路段設置“滾軸補給站”,由志愿者為有需要的跑者放松腿部肌肉。
我市召開“一城兩國”中國紅創意文化活動表彰交流會
天津中心城區最后一個積水片退水
[綠園區]綠園區十八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九次會議
老人不愿增加子女負擔棄治療 鎮村干部與家屬合力勸慰救治
大鵬新區再添“醫療衛生三名工程”
首個“全馬時代”完賽率超九成 3個數字佐證22歲上馬邁向成熟
合浦漢墓群有了專屬“保護傘”
萬柏林區彭西四巷環境大變樣
土右旗創新八種模式 大力推動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發展
行知實驗學校好書需要分享 閱讀豐富人生
南頭街道3個聯絡站相繼開展活動 人大代表多渠道為民履職
石獅二手房交易可選擇“支付寶”
塞上兒女逐夢新時代——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側記
國畫“大咖”無棣傳藝
梅州十佳“消防衛士、警嫂、熱心消防事業個人”出爐
參加極客音樂節 赴一場飛行與音樂的視聽盛宴
愛心企業向丹江口市丁家營鎮九年制學校捐贈200套桌椅
濟南出臺打黑舉報獎勵辦法 舉報17類最高獎20萬
銅川市印臺區把生態資源轉化為脫貧動力從靠山吃山到靠山脫貧
王文杰在脫貧攻堅聯系點調研時強調 著力精準突出實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