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7月17日下午,京津冀三地人力社保部門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舉行《京津冀工傷保險工作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今后,三地工傷保險工作將實現互認互聯互通。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向縱深推進,特別是雄安新區、曹妃甸協調發展示范區、北京冬奧會等重點地區和項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京津冀區域內機構和人員流動愈加頻繁,用人單位注冊、參保地與工作生產地分離的情況日益增加,迫切需要三地在用工保障上實現互通互認。此次協議明確,符合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參保人員,受到事故傷害的,工傷保險的辦理將互通互認。即:所在機構單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過程中,搬遷至天津市、河北省境內,其單位注冊地、工傷保險參保地仍在北京市的;京津冀的機構單位到注冊地、參保地以外的另外兩地所設立辦事機構、分廠、生產經營地的;京津冀機構單位中,員工本人因工程建設項目,到另外兩地承擔工程施工任務的。
協議提出,三地將在工傷認定、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醫療康復三個方面開展合作。
三地可相互委托對事故傷害進行工傷認定的現場調查核實事宜,調查結果互認并轉交委托方;三方建立相互委托勞動能力鑒定制度,工傷職工、用人單位經協商一致,可就近委托經營地地市級以上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對委托鑒定結論不服的,則需回參保地申請重新鑒定,鑒定項目以傷殘等級鑒定為主;三方互認對方簽訂的工傷醫療康復協議服務機構,根據工傷職工的醫療康復需要,在企事業單位較為集中的地區,三方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區各確定1至2家協議機構,適時推進上述京津冀工傷協議機構的異地管理。
為確保協議落實,三地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圍繞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經辦等合作項目,定期溝通情況、交流經驗、開展案例分析,逐步推進三地工傷保險政策、標準的統一。
國家統計局調研組到源城考察
跳樓、自刎…一男子凌晨兩度欲輕生萬幸被香洲公安救下
新時代謀事干業凸現“中國境界”——寫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之際
莒縣碁山鎮衛生院構建春季傳染病防控體系
神灣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旅游示范鎮
京津冀三地工傷保險將互通互認
通山縣大路鄉幫助留守婦女脫貧
東海:全縣基層黨建工作會議召開
病房里的19歲“小精靈”
興安實現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和殘渣循環利用
市法院快速調撤場地騰遷案 老干部大學辦學場所糾紛落下帷幕
科技,讓我們更懂野生動物
筆墨書廉潔 廉政入民心
“駕齡不夠也能跑滴滴”? 汽車租賃方收錢買駕照信息幫注冊
弘揚“新儒商精神”共建一條創新鏈
今年1—5月,全市報稅價格25萬元及以上的豪車共有2499輛,同比增速約為江門全市新增汽車的5.7倍 加快布局江門豪車品牌銷量激增
巴州區第四中學多舉措扎實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工作
文藝會演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市住建委開展文明創建系列教育活動
長沙供電公司2018年04月19日發布的計劃檢修停電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