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市交通運輸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統一部署,有力有序組織防災抗災和搶險救災工作,全力以赴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目前,全市所有受災鎮街和村莊都實現通行,保證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其中,普通國省道已全部實現通行,已修復搶通水毀道路36.3公里、橋梁10座。農村公路修復搶通路基路面627公里,修復搶通橋涵283座,更換、維修護欄5180米,設置道路、橋梁危險標志2405個。累計投入救災大型機械設備、車輛14679車次。
以搶通保暢為重點,全力抗災救災。災情發生后,市交通運輸局迅速行動,成立工作專班,建立了由主要負責人為主任,局屬相關單位和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抗災減災工作專班,設立災民安置、交通電力通訊保障、災情統計、災后重建四個工作組,組織全系統精干力量參與抗災減災和災后重建。同時,突出壽光、昌樂、青州、臨朐、安丘5個災情較為嚴重的市縣,組織市局專業科室和公路局、縣鄉公路管理處等單位分別包靠,全面調查摸底,現場指導公路橋梁搶修暢通等事宜,全力提供工程技術力量支持。
9月9日,在位于朱孔路昌樂、安丘交界處汶河平原大橋鋼棧橋建設工地上歡聲雷動,當地群眾與施工單位工作人員一起,共同慶祝朱孔路恢復通車。抗災救災工作開展以來,市交通運輸局迅速組織現場勘查、設計等工作,在援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現已勘測橋梁橋涵320座、道路25條,設計橋涵220座,動用人員570人次,各類設備112臺輛,部分受損道路已開始施工。我市農村公路路基已完全修復84.49公里、路面已完全修復119.7公里。
災后重建“快”字當頭,建設標準“三個提升”。市交通運輸局把災后重建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快”字當頭,堅持科學、效率、依法、團結、擔當抗災救災,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按照“依規設計、規范施工,分級負責、壓茬進行,保障質量,加快速度”的思路,在前段搶通保通臨時道路的基礎上,舉全系統之力,集聚各方資源,有力、有序、有效做好交通災后重建工作,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交通基礎設施災后重建任務。結合災情,充分考慮公路周邊水系網絡、地質地貌等自然因素,科學設計、規范設計,努力做到“三個提升”:一是損毀重建的農村公路除個別路段外全部提升為等級公路,二是將大中橋的擴大基礎、重力式墩橋全部提升為樁基礎橋,三是根據水文情況將沖毀的橋涵適當增加橋長、加大跨徑。
緊扣“四好農村路”,加快施工進度。督促相關縣市區、市屬開發區不等不靠,加快生產自救步伐,集中建設施工力量,調集施工設備,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主線,加快建設速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提升施工標準,堅持排水、路基防護、交通安全環保、美化綠化等配套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步建設,提高公路自身防災抗災能力。
著力建設美麗交通,把濰坊鄉村的人文景點、自然景觀、風情物貌串連起來,并加強沿線路域綜合整治,營造路景相容、“暢安舒美”的道路通行新環境,構建美麗交通走廊。按照重建進度,一般道路和小橋、涵洞于11月30日前完成,技術復雜的道路、大中型橋梁如平原大橋等項目于明年6月30日前完成。
嚴格質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分層次簽訂質量責任書,9月15日前,市交通局與相關縣市區、市屬開發區交通局簽訂質量責任書,各地交通局與各項目責任單位簽訂質量責任書,做到分級監管,全面監管。督促相關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做到設計、施工全過程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優良率100%。
集聚建設資源,合力攻堅克難。我市災后重建得到了省國資委、省交通廳的積極支持和幫助。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國資委組織11家省屬企業,共計250人的5支專業隊伍,省交通運輸廳派出60名技術專家,全力支援受災嚴重的壽光、青州、安丘、臨朐、昌樂5個縣市災后交通重建工程。目前,所有援建隊伍全部入場作業,交通災后重建全面持續有力推進。
我市農業持續發展鑄就“追趕超越”新起點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關于《柳江新城區東四路(匝道)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的通告
[創衛] 中心城區海棠路旁的“百步梯”敞亮了
河口經濟開發區扎實做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
特困戶“上班”記
我市全力以赴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工作
武漢開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試點 住宅增設電梯意見即將出臺
首推“僑六條” 濟南“搶人”占先機
南通誕生首個“誠信建設專項基金” 總額300萬元由三家企業和眾多商戶捐資設立
網羅天下(2018-04-26)
簡訊-我委召開云浮市域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深化方案匯報會
市綠化公司迅速部署全力抗擊臺風“山竹”
縣委中心組召開學習會議
提醒!8月3日至11日海口金盤路西段將實施臨時半幅雙向通行
射洪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及土坯房整治
轎車橋下被淹 民警水中救人
廣元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
我鎮民警深入轄區開展打擊賭博宣傳
泗洲棚改先建后拆方便居民
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 湖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火炬采集傳遞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