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訊 “從省級躋身國家級,肩上的責任更大了,我將培養更多的‘三雕’傳人。”國家級非遺徽州“三雕”項目傳承人、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資深“木匠” 俞友鴻說。在他的帶動下,汪口村百余人吃上“木雕飯”,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婺源因地制宜培育鄉土人才,實現人才工作和地方發展“雙豐收”。
該縣實施徽文化鄉土人才傳承工程,修訂完善《“非遺”人才管理辦法》等系列工作機制,促進非遺傳承人培養制度化、規范化;同時以人才為引領,加快“三雕”“歙硯制作”等產業化非遺項目發展。“我覺得非遺文化里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挖掘,而且它的市場潛力也很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俞有桂創辦的華龍木雕廠,集“三雕”現場制作、展示、研究、銷售于一體。這個徽文化產業園培養了“三雕”傳人200多人,年產值達8000萬元。無獨有偶,僅江灣鎮大畈村就有數百人從事歙硯制作業,戶均年收入5萬多元。如今,婺源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培養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2人。
為助力全域旅游發展,婺源探索政企聯合培育人才機制,通過加強與旅游企業聯系,把鄉村旅游人才培訓納入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每年堅持舉辦各類論壇、講座、培訓班,先后培育鄉村旅游人才2200多名。同時,開展農家樂廚藝、金牌導游等行業性比賽活動,并為示范農家樂、星級文明示范戶、金牌導游等授牌頒證,使從業人員更有獲得感。目前,婺源擁有省、市級優秀導游員12名、書鄉名師90名、農家樂示范戶110多戶。同時,實施“婺商回歸”工程,引入各類專業人才發展全域旅游。目前,該縣發展民宿600余家,其中高端民宿百余家,帶動就業2000多人。
婺源享有“千年茶鄉”美譽,全年實現茶產業產值35億元,婺源茶葉連續20年通過國際有機食品認證。為實施茶產業復合型人才聚才工程,他們通過推廣創新技術,不斷強化科技培訓,進一步提升茶產業人才技術水平。全年茶產業人才在專業雜志刊發茶葉有關科技論文30多篇,并獲國家級獎項1項,在全縣茶產業領域中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學術氛圍,激發茶業專業人才創業活力。同時,婺源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培育種茶、制茶、茶道表演等專業人才。該縣還以發展生態茶葉觀光園為平臺,以弘揚茶文化為支點,打造茶業旅游示范區,延伸茶葉產業鏈,成功打造了金山生態茶葉觀光園、中國茶文化第一村上曉起村、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博府等一批特色鮮明的茶業旅游精品。如今,在婺源,茶道、茶禮、茶俗蔚然成風,看茶道表演、品香茗沁脾、悟茶趣人生成了許多市民和游客的“必修課”。
(呂富來 呂中養)
省農民工辦到我市調研農民工工作
穴位按摩可緩解考試緊張
學習貫徹李希書記蒞汕調研講話精神
區食藥監局蘆嶺所開展化妝品雙節打假專項行動
教科書里的雅安茶文化
婺源一批鄉土人才“景”上添花
市中院出臺實施意見為新時代開放帶動戰略“保駕護航”
渝北區人和花園、萬年路社區將于24日停水12小時
慈湖高新區首季外貿進出口總額破1億美元
休息日不休息 西市區婚姻登記便民
我市召開文化產業工作推進會暨專項資金申報培訓會
典藏多款服飾 省服裝學院博物館揭牌開館
擔任漫畫講解 捕捉精彩畫面 記錄觀展細節陽泉日報小記者漫畫展上秀才藝
十一屆市委第三輪巡察工作開始
3·15消博會嚴把企業資質 50多家企業被否
王立彤在雞澤縣邱縣調研
婁底市全面部署春季森林防火工作
聚焦:“三項制度”改革的哈空調樣本
為寶雞這兩位“陜西好青年”打call!
天心區新開鋪街道橋頭社區召開衛生和計劃生育迎檢專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