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都江堰紅雄社區,宋建明在他的豬圈咖啡里展望下一步規劃:做川西音樂林盤
開欄語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面落實年”。從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到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從產業生態鏈生態圈培育到大力發展新經濟,從創新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到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從鄉村振興到綠色發展,每一項任務都離不開具體項目的支撐。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成都各區(市)縣奮勇爭先,以只爭朝夕的嶄新狀態投入到工作當中,擼起袖子加油干,讓“規劃圖”盡快變為“實物量”。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成都正在書寫精彩答卷。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選取不同的剖面,走近每一位“全面落實年”的參與者,從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入手,鮮活書寫成都發展的新氣象、新動能、新作為。
今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考察。習近平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事實上,去年12月7日,成都市就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相融的現代鄉村新形態,展現‘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秀美畫卷”。
“我把土地租給公司每年有1萬多元的租金,又被公司聘用專職養鴨子、喂稻花魚,每個月休息4天,還另外有2000多元錢,收入有保障了,活路干起來也舒心。”近日,都江堰胥家鎮金勝社區農戶楊士昌給成都商報記者算起自家的“生意經”,幸福感溢于言表。70歲的他說,自己還能再干10年。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下,首嘗政策紅利的村民,迸發出了不可思議的創新動力和生活熱力。70歲的老農要做城里孩子的“親子生態講師”;賦閑在兒女家的家庭主婦談論的是“特色民宿”的升級計劃;有著“創始人”頭銜的返鄉村民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把咖啡、音樂與區域林盤整合起來打造“未來鄉村旅游”……
在成都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村鎮,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展現出新發展,新氣象。許許多多的“楊士昌”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在發生。
都江堰胥家鎮 圣壽源蔬菜基地
從豬圈咖啡到音樂林盤
“網紅”村民
旅游的風口在鄉村
3月8日中午,宋建明站在院落門口,不斷地接著訂位電話。他的身后,“豬圈”二字的牌匾上,顯示著這家咖啡館的特別之處。宋建明是都江堰柳街鎮紅雄社區的村民,也是這家“網紅”“豬圈咖啡”的創辦者。
泥石外墻、低矮屋檐、坑洼泥地……鄉村原本破舊不堪的豬圈,搖身一變成了感受復古情懷的茶室、咖啡廳。豬食槽、石磨盤、葫蘆瓢……這些只能在農村老房子里看到的器物,轉眼變為寄托鄉愁的點綴。院落里,保留了近百棵樹木,坐在院落里喝咖啡,親近了鄉村,聆聽了自然的呼吸。 “去年5月營業,沒想到才營業就開始贏利了。”宋建明坦言,這讓他看到了鄉村旅游的巨大前景。既迎合了游客的鄉愁記憶,又注入了現代小資生活的時尚元素,成為獨特的風景。
一有空,宋建明就到后院擺弄自己從都江堰以及周邊區縣收回來的瓦罐、磨盤、豬石槽等農村老物件。這些東西,很大一部分已經變成了“豬圈咖啡”的裝飾品。“設計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接下來還有二期。”宋建明笑得很自豪。對將來的發展,他也早有考慮:“我們已經比較成功地打造了豬圈咖啡。我思考了原因,大家有回歸自然的需求,我覺得未來旅游的風口在鄉村。”他說,下一步就結合這個豬圈咖啡把整個方家坎院落一起打造,利用“公司+農戶”的方式,做一個大型的川西音樂林盤。不僅要將林盤這個生態本底保護起來,還要請來川音的樂隊現場演奏輕音樂,并嘗試敲擊農具演奏這種新形式,讓鄉村也“洋氣”起來。
閑置房屋變身特色民宿
“老板”村民
每個月收入能達到5000多
建在樹上的民宿攝影朱冰峰
開春了,柳街鎮水月社區王家院子村民靳素君正忙著打掃院子。“這幾天太陽好,游客訂房特別多,趕緊抽空把院落再美化一下。”靳大姐家的川西小院有3間民宿,每個房間都經過精心布置,還有活動室和院落公共區域。“原來我住成都女兒家,得知社區開始搞民宿以后就回來了。”靳素君說。
“一年時間,三間房的收入毛利潤有三四萬元。”更讓靳素君滿意的是,鄉間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現在還是覺得我們鄉下好,社區打造好了,感覺生活比在城里還安逸。”她笑道,平時接待游客,小院出門不到30米就是大片的油菜花地和自家的菜地。“城里的游客特別喜歡吃農家菜,我就讓他們自己到菜地摘菜,他們特別高興。”
靳大姐所在的水月社區王家院子,一共居住著125戶村民,院子里林盤就占了60畝,是典型的川西林盤院落。如何讓居民們富起來?水月社區開始嘗試鄉村旅游。村民搞民宿,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心里都沒底,大家在一起商議如何吸引游客。一位村民提議:“咱們院子里這么多大樹,如果有建在樹上的民宿,我都愿意來住。”大家都覺得可行,于是4間建在大樹上、離地2米多高的樹屋建好了。每間40多平方米,有臥室還有衛生間。
除了樹屋,很快,第一批18間民宿也陸續建成,統一管理,按月分成。每戶參與的居民每月能增收1000余元。2016年下半年,第二批10間民宿也建成使用。剛開始,別說酒店管理,大家連如何打掃衛生、整理床鋪都不懂。柳街鎮請來了酒店管理專業的老師,手把手培訓了一周。“現在,我們整理起床鋪來,都很專業。”靳素君說。同樣參與民宿的劉巧紅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個月家里的民宿可以分成大約1200元,加上自己在接待站工作的工資和提成,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5000多元。
“我們散居院落的形態相當好,閑置的房子多,可以搞點產業。我們就想把現有的資源利用起來,帶動老百姓搞民宿,發展鄉村旅游。”水月社區主任、水月民宿旅游協會會長周仕強說,已有外來資金看好發展潛力,投資了水月農場,打造鄉村親子旅游項目。現在,還經常有各地的人來取經。
以保護川西林盤肌理和脈絡,挖掘川西林盤院落資源為路徑,周邊的社區也和王家院子一樣,開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在柳街,黃家院子、紅雄社區,林盤內民宿發展了起來,還規劃有農耕文化博物館、西林書院,林盤老茶館……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的荷包也越來越鼓。
原標題:都江堰村民的鄉村振興路徑 越田園 越詩意 越富裕
懷化高新區召開2017年度優秀信息員表彰暨新聞寫作培訓會
衡陽市約43萬退休人員“待遇調整”將于7月底到位
石湖鄉2018年“固鎮好人”、“新鄉賢”典型樹培推進會
“蘋果”公司有多牛?耳機換新不重新計算保修期
汕尾參加高考的學生和其家長,都來讀一讀這篇文章
都江堰村民的鄉村振興路徑 越田園 越詩意 越富裕
市千場健康教育講座開進常平
嘉善縣全面部署2018年高中招生工作
佛山與雙鴨山舉行孵化載體交流會
十一黃金周首日鐵路出行火爆廣鐵集團發送旅客超230萬
實施橋頭品質提升行動 3年后給你一個更美的橋頭
雙喜臨門:《周口日報》、《周口晚報》同時進入河南省一級報紙行列
我市6人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葉錦祥帶隊赴廣州警備區開展“八一”擁軍慰問活動
學習兩山理論發展理念 實地參觀美麗鄉村建設——大橋鎮中學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教育實踐活動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登記備案有關事項的通知
高新區發布“5+N”三次創業政策體系每年設20億元的三次創業發展專項資金
上半年土地出讓金 同比上漲40%
新動能引領產業升級
九江小學:精準扶貧共聚力 捐贈物資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