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十載春秋,3600多個日升月落。當年的殘垣斷壁上一座座美麗的新城已經巍然聳立,經歷了苦難洗禮的災區人民,迎著朝陽,挺著脊梁,邁著堅毅步伐,擁抱新的生活。
這十年,時間抹掉悲痛化作新生的力量,這十年,時間撫平累累傷痕成為前進的碑銘,這十年,時間改變了許多,時間消磨了許多,但有一樣卻從未被消磨,反而歷久彌新,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那就是在那場百年不遇的災難中,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鐵血鑄煉的魚水真情。
十年前,原駐滇某部戰士曾參加汶川地震救援,在災區度過了103個難忘的日夜。十周年之際,他重新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回憶當年的場景,講述救災時那些有關“魚水情深”的故事。
(一)
“在那場災難中成長起來的人,賡續著在那場災難中激蕩的血性,是為脊梁不屈,是為魚水情深?!?br>回望那場災難,山崩地陷之后無數人瞬間陷入無限的哀恐之中,在災區人民最絕望、最需要的時候,十幾萬大軍聞令而動,冒著高山飛石,踏著巨裂大地,挺進災區。
當時,我所在的部隊駐扎在云嶺腹地,距離災區千里之遙,趕赴災區抗震救災的命令下達后,大家請戰!請戰??!再請戰?。?!
沒有絲毫猶豫,身邊的每一名戰友都強烈要求參加救援,有些官兵甚至拿著遺書表達要求參加救援的決心,大有古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
中國軍人奮戰在汶川。譚超攝影
去災區的路上,有一些連隊干部特意把手機借給戰士們,讓他們跟家里人說一聲。
與我同車的一名戰士只給父親發了一條短信:爸爸,我去災區抗震救災了,你照顧好媽媽,勿念。沒過多久他父親回了短信,只有四個字:好的,兒子。
后來,我聽他們連隊指導員說,他是獨子,三代單傳的獨子。后來,部隊歸建的時候,我見過他的父母,40多歲的人頭發全白了,有人說,他們滿頭白發都是因為擔心兒子才生出來的。
救援官兵身背行囊向震區一線挺進。
十年來,這一平凡的場景無數次在我的腦海里翻騰,我一直在想什么是軍人的血性和擔當。十年后的今天,我心中有了確切的答案:在危難之時,能夠為了人民群眾挺身而出就是軍人的血性和擔當。
正是在這種血性擔當的感染下,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的孩子們,許多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參軍入伍。
資料圖:10年光陰,程強夢想成真。他不僅當上了空降兵,還擔任了“黃繼光班”班長。
當年的“舉牌少年”程強,看著空降部隊救災官兵為了搶救村里被困群眾,為了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舍生忘死情景,立志長大后要當空降兵。
5年后,他圓夢軍營,攜筆從戎來到空降兵某部,經過摔打和磨練,成為“黃繼光班”班長。
這是一次接力和傳承,人民軍隊不正是在無數次如此這般傳承之中,不斷發展壯大,戰勝一切來犯之敵,成為勝利之師、威武之師的嗎?!這是魚水情深的更好詮釋吧!
(二)
“戰勝那場百年不遇的災難,再一次啟示我們“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軍民魚水情深是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
回想起十年前在汶川特大地震救災現場,有些人有些事兒至今難忘。
在全體救災官兵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的時候,廣大災區群眾也在默默地踐行著“人民軍隊人民愛”的諾言。
重災區平武縣南壩鎮,有一位老大爺地震之后,從自家倒塌的房屋廢墟中翻出水瓶茶壺等用具,為過往救災官兵無償提供熱水,直至救災官兵撤離,100多天風雨無阻。
中國軍人奮戰在汶川。李明供圖
某部三連官兵進村搜救,突遇強余震,出山的道路被毀,加上當時通信聯絡不暢,三連官兵與轉移的2000多名群眾陷入孤島絕境,在供給斷絕的情況下,三連官兵與2000多名轉移群眾生死與共。
群眾把從廢墟中搶救出來的一點點口糧拿出來,三連官兵把隨身攜帶的干糧拿出來,統統讓給老人婦女和孩子們,最終經過三天的艱難跋涉三連官兵與2000多名轉移群眾闖出孤島。
中國軍人奮戰在汶川。譚超攝影
當年,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抗震救災行動結束后,很多部隊總結經驗時,都認為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偉大勝利很好的檢驗了“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這個真理,同時也使軍民魚水情深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1943年,日本鬼子逼迫山東何坊公社群眾交出八路軍的孩子,劉大娘為了保護八路軍的孩子,忍痛把僅出生三天的“獨苗”孫子交了出去,最終孩子被日本鬼子殘忍地殺害。
注重深化軍民關系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也是我軍長期以來克敵制勝的法寶。
(三)
“災難遠去,在擁抱新生的3600多個日日夜夜里,曾經用鐵血鑄煉的魚水真情,我們從未忘卻,從不敢忘?!?br>幾天前《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了“敬禮娃娃”郎錚的一篇文章,郎錚說:讀幼兒園的時候,他喜歡畫童話中的人物、房子、奧特曼和小汽車,懂事后他明白了,解放軍叔叔是救人的,長大后他也要救人。
“以后可不能欺負蔣波,我們連一百多人都是她的娘家哥??!”
2008年6月,第54集團軍某旅榴炮二連抗震救災官兵來到福壽村,幫群眾整修房屋、清理廢墟。
一座危房里的情景讓大家感到震撼:3個大人兩個臥病在床,一個小女孩坐在磚頭壘成的“凳子”上讀書學習。
小女孩就是蔣波,當時才十幾歲,因家中情況困窘已輟學兩年。連隊官兵自愿為她捐款,資助蔣波讀書多年。
2015年,當蔣波就要成為新娘的時候,又給連隊打來報喜電話。參加過抗震救災的上士劉濤,被連隊推舉為代表參加婚禮。
新娘蔣波告訴所有參加婚禮的嘉賓,兵哥哥就是她的娘家人。
朱大飛(左二)、王磊(左三)和雙胞胎及其父母一起合影。
今年4月11日,駐滇某部的兩位退役戰士王磊和朱大飛來到綿竹城區共赴十年之約。
2008年5月,王磊和朱大飛隨部隊進村入戶搜救時,遇到絕望中煎熬了4天4夜的李承鳳及其雙胞胎兒女,為了將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王磊和朱大飛把自己攜帶的軍用床單撕成布條,把孩子包裹好兜在胸前,開始了艱難跋涉,當他們走到一個堰塞湖的時候,水已經有齊脖那么深了,他們將孩子高高舉過頭頂,一步一步挪過堰塞湖。
為了表達感恩之情,李承鳳為兩個孩子取名“烏蒙”和“鐵軍”,并認王磊和朱大飛為干爹。
已經上小學的“烏蒙”和“鐵軍”姐弟倆聽說干爹要來看望他們,特意為兩位干爹畫了一幅畫,畫中有兩位解放軍懷中抱著兩個嬰兒,還有在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下,兩名少年正向兩名男子敬禮,其中蘊意不言而喻。
之所以羅列這三個故事,不為別的,只為告訴稍縱即逝的時間和讀者朋友,災難遠去,在擁抱新生的3600多個日日夜夜里,有些情誼我們從未忘卻,也從不敢忘卻。
這是我們永久銘記的記憶,也是最幸福的回憶。
湖南新增5個商標受理窗口 實現商標受理業務全省覆蓋
靳磊在林州調研時指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昌邑區全力做好中高考及吉馬賽期間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2017年我市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工作情況
信陽利星舉辦情緒管理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汶川十年:經歷過那場災難的人最懂“魚水情”!
四川發動“賞金獵人” 多一雙眼盯“老賴”
寶山區司法局開展社區服刑人員警示教育活動
[興山]2018年元旦小長假接待游客6.28萬人次
9月杭州人才市場將舉辦9場招聘會
九江市煙草專賣局加強近期卷煙市場監管工作
全市防汛抗旱搶險力量集結演練暨防災減災工作會議召開
每天都能接到四五個 騷擾電話為何屢禁不止
2017年第3批農業拖拉機產品質量市級監督抽查結果
市住建局舉辦延安市第一屆“城投杯”建筑安全生產暨揚塵治理知識競賽
渤海監管所企業食堂監管工作提前鋪開
餐飲和出行戰場硝煙再起 美團打車、滴滴外賣誰能勝出
市公安局:夯實“智慧公安”根基推進公安工作長遠發展
武岡市五屆市委第四輪巡察工作拉開序幕
寧陵縣主要領導先后到縣法院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