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海濱成了避暑好去處,現在,在山東沿海城市,人們又多了一項新選擇:到海洋牧場平臺上進行生態觀光、休閑海釣。“據統計,僅今年端午節一天,12個營業的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就登臨12000余人;而據測算,休閑海釣活動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在今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表示,海洋牧場平臺這一新生事物在山東快速發展,已成山東海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載體。2017年,全省省級以上海洋牧場達到55處,其中國家級21處,占全國1/3;全省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2100億元,居全國首位。
海洋牧場,是以修復海洋生態環境、養護海洋資源為目的的海洋人工漁場。山東毗鄰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富指數全國第一,受臺風影響較小,建設海洋牧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山東著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在海洋牧場投放的人工魚礁有效限制了破壞資源的底拖網作業,為魚類繁衍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條件,投礁區基礎生產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長5.3倍。伴隨著海洋牧場走向深海遠海,帶動了海洋牧場平臺裝備建設快速發展。目前全省已建成自升式、半潛式、漂浮式、移動式等不同類型的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32處,其中投入運營的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12處,在建和擬建17處,一批離岸海洋牧場建設的現代化支點呼之欲出。
“海洋牧場最初就像農村田園里的‘看瓜棚’。”宋繼寶說,隨著實踐的深入,它又衍生出牧漁體驗、生態觀光、環境監測、應急救援等諸多新的功能,并且拉動了海洋食品、海洋旅游、海工裝備、海洋信息化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山東海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載體。今年5月,世界最大、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在青島武船重工建成下水,單箱養殖產量達到令人震驚的1500噸;一株海帶延伸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藥物、海洋保健品、海洋化妝品、海洋新材料、海藻肥等6大產業1000多個品種產品;“漁夫垂釣”成為旅游新熱點,2014-2017年省級休閑海釣示范基地經營收入年均增長210%……海洋牧場已成為我省拉動內需的重要板塊。
據悉,我省已啟動實施《山東省海洋牧場示范創建三年計劃(2018-2020年)》,探索海洋牧場建設新技術、新模式,推進海洋牧場生態化、裝備化、信息化、產業化發展,著力提升海洋牧場建設的綜合效益。(記者 王亞楠)
長沙召開2018年面向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推介項目發布會
市質監局持續打造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培育工程
副省長陳良賢到我市調研產業園區及質量檢驗工作
觀山湖區:以數據“智慧”治理 助推“平安”升級
中國陶瓷專家帶你走進“哥窯”的前世今生
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全國居首
合肥出動1600人應對市區晚間強降水
我市多措并舉推動社會組織建設規范化發展
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提高
中秋將至節味濃,扶貧關愛暖人心!
凝聚工作合力 打造育才平臺 拓寬引才渠道高新區多措并舉傾力構筑人才高地
市質監局:優化政務服務,推進“減證便民”
晶科能源成為國家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
幼兒園門前裝高壓電柜引擔憂
梁園區“愛心慰問”進企業捐贈儀式走進安踏集團
南寧打造“智·惠車管” 可快捷申辦19項車管業務
王瑰曙出席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開班式并作主題報告
依托“五項舉措” 達到“五個實現” 深化活動開展助推扶貧移民新局面
畫中葡萄可解饞
高港區強化非禁養區畜禽規模場長效監管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