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樂山聽障小伙開發“音書” 讓聽不見的人“看見”聲音
石城川(圖由受訪者提供)
方便交流
目前,“音書”集成了實時轉化、多人聊天、語音訓練三大功能,幫助聽障人士無障礙交流。在會話前,輕點主界面底部麥克風圖標,系統隨即自動識別、持續記錄聲音。
幾種語言
該系統不但支持普通話和英語,還支持四川話、粵語、河南話等方言。文字與語音的轉換延遲在0.5秒以內,在聲源和手機間隔20厘米、日常聲音環境以及白話規范的狀態下準確度達95%。
他雙耳完全失聰,只能“看”課學習;他高考考出560分的高分,超過一本線41分,被暨南大學錄取(2011年成都商報曾報道)。他是石城川,今年26歲,四川樂山犍為人。如今,他是一位自主創業的年輕ceo。
為了讓更多聽障人士“看見”聲音,石城川辭去跨國企業工作,和朋友一起開發了“音書”app,目前擁有近10萬用戶。他希望音書能打開聽障者閉著的那扇窗,和外界交流不再有溝通障礙。
雙耳失聰
與人筆談稿紙常堆起一大摞
個頭不高,戴著一副眼鏡,石城川看上去非常斯文。他是一名聽障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聽力損失程度分級標準:26至40db為輕度聽損,41至60db為中度聽損,61至80db為重度聽損,81db以上為極重度聽損。石城川雙耳聽力都是120+db,屬于極重度聽損。
對于兒子當初患病的情況,父親石通和記得很清楚。2004年春節后,在犍為縣馬廟鄉大石包小學讀五年級的石城川剛開學上課一周,一天晚上12點過,他突然發高燒,隨后完全陷入昏迷狀態。后來,醫生確診為化膿性腦膜炎。
經過3天4夜的昏迷之后,石城川終于醒來,但他聽不到聲音了。父母曾考慮過把石城川送去聾啞學校就讀,但倔強的他堅持就讀普通學校,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課,通過看老師口型、板書、復習筆記,堅持“看”課7年。
2011年,石城川在高考中考出560分的高分,超出四川省理科本科一批次分數線41分,被暨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系錄取。石城川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無聲的世界里,紙和筆成為他與人交流最多的工具。在大學好友陳國強的記憶中,石城川性格開朗,喜歡學習和運動,除了面對面交談需要借助紙和筆外,多數時候生活和健全人并沒什么不同。兩人坐在一起討論問題時,筆談的稿紙常常堆起一大摞。
“那時候智能手機還不是很普及,因為我聽不到,別人要說什么都在紙上寫字,我只能在旁邊傻等。”石城川說,一般是別人寫一句,他說一句,別人再寫一句,他再說一句。筆談效率很低,這常常讓石城川感到無奈。
自主創業
想讓聽障人士“看見”聲音
2015年,石城川從暨南大學畢業后,找到了一份跨國企業工程師的工作。不過,作為一名聽障人士,石城川的心里一直壓著一塊石頭:希望可以做點什么,去幫助和改變更多聽障人士的生活。
受到谷歌眼鏡的啟發,石城川在心里大膽設想,造一個像谷歌眼鏡的“聽鏡”,實時將語音轉換成文字,顯示在ar眼鏡的虛擬屏幕上,像他一樣的聽障人士就能馬上“看見”聲音。最初,石城川試著求助其他智能軟件企業來開發這類產品,但四處碰壁。
石城川決定辭職,自己動手實現這一想法。他找到當時在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讀研究生的陳國強和彭駟慶,表明想法后,3人一拍即合。
“我佩戴過助聽器,畢業后也去過手語培訓班。”石城川以自己的體會出發,跟團隊展開調研后發現,對聽障人士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手語交流也只是在聾啞人之間,和普通人之間的交流還是存在很大隔閡。他們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52%的聽障人士因為工作和生活,每天與健聽人溝通至少1小時,不過他們當中有六成人對目前的溝通效率不滿意。這讓石城川和團隊成員更加堅定了“想要改善聽障人士生活”的想法。
2016年春節后,“音書”項目正式投入研發,同步推進硬件和app的開發。2016年3月,“音書”app雛形完成,并于當年7月進行首個版本的測試。2016年10月,智能眼鏡“聽鏡”第一代原型機開發。2017年1月,“音書”正式上線。
初顯身手
“音書”已幫助近10萬用戶
這一次的采訪,石城川就是通過“音書”和成都商報記者交流的。剛打開“音書”,簡單的橙色界面上顯示幾行字:“您好:我聽力不好,請對著手機說話,手機會自動將您的聲音轉化成文字。”
目前,“音書”集成了實時轉化、多人聊天、語音訓練三大功能,幫助聽障人士無障礙交流。在會話前,成都商報記者輕點主界面底部麥克風圖標,系統隨即自動識別、持續記錄聲音。軟件的識別速度之快,幾乎無需等待。
據石城川介紹,該系統搭載了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不但支持普通話和英語,還支持四川話、粵語、河南話等方言。文字與語音的轉換延遲在0.5秒以內,在聲源和手機間隔20厘米、日常聲音環境以及白話規范的狀態下準確度達95%。“最受歡迎的是語音訓練。”工作間歇,石城川也會拿出手機打開“音書”語音練習“闖關”:如果發音正確,文字會變成綠色,發音不準確的部分則變成紅色,系統自動判定成績和準確率,并授予不同等級的軍銜稱號。
據石城川介紹,截至目前,“音書”已經有近10萬用戶,其中99%為聽障人士。團隊還注冊了“音書社區”的微信公眾號和“音書科技”的微博,為用戶提供咨詢。如今,團隊從3個人擴充到12個人,其中有兩人就是通過使用“音書”而加入的聽障者。
談到“音書”的盈利模式,石城川說,他們想讓每個聽障者都能以最低成本進行交流、發音訓練。音書app做了會員功能,字幕單聊是免費的,但也有增值功能,比如說語音訓練(9元/月)。目前智能眼鏡原型已面世,并申請了專利,需要融資進行進一步產品化設計。
“今年我們重點就是做推廣,讓更多有需要的人了解音書,也希望和企業一起做些公益活動,和有關部門達成合作,幫助更多的聽障者。”對于未來,石城川說,科技的發展帶來長足便利,希望音書能打開聽障者閉著的那扇窗,和外界交流不再有溝通障礙。
成都商報記者 顧愛剛
銀川蔬菜路子越走越寬 80%銷往全國各地
“空巢老人”家中窗戶脫落 鄰居連夜幫忙維修
市食藥監局召開2018年全市醫療器械監管工作部署會
淅川縣上集鎮一初中:健康扶貧進校園 免費體檢暖人心
咸豐檔案局在扶貧村開展“實用技術大比武”
川在線:樂山聽障小伙開發“音書”
我市群眾歡歌笑語迎新春
“半仙”謊稱能請“神仙”涉嫌詐騙被依法拘留
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劉德成一行蒞嵩調研食品安全
青神縣積極構建食品安全初級“過濾網”
壽寧大安鄉至聯八線公路開工建設
姚高員:加擋提速 牢守底線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帶上攝像頭清潔客房
李滄區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可查詢小學錄取去向及領取入學通知書
諸永高速明起斷流施工
武漢物流“神器”打通多式聯運“中間一公里”
第十三屆省運會丨侯漢文為婁底再添一金
人民網:“五一”峨眉山絕壁上的“蜘蛛人”
省工商聯今年助推民企“走出去” 叫響“楚商”品牌
我市召開黨委辦公室主任(擴大)會議